【侯】字是什么意思、字义及解释
一、射布也。与矦同。明、张自烈《正字通》:「侯,《说文》矦。」;《说文解字》:「矦,春飨所射侯也。从人从厂,象张布,矢在其下,天子射熊虎豹,服猛也,诸侯射虎,大夫射麋,麋惑也,士射鹿豕,为田害除也。其祝曰:『毋若不宁,侯不朝于王所,故伉而射汝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经传皆以矦为之,大射之侯,用虎熊豹麋之皮,饰其侧,而中又制皮以为鹄,宾射之侯,亦虎熊豹麋之皮,饰其侧,而中画五采,以为正,燕射之侯,则画熊麋虎豹豕之形,以象鹄,所谓兽侯也。」;《小尔雅·广器》:「射有张布,谓之侯。」;《周礼·天官·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郑司农云:「方十尺曰侯,四尺曰鹄,二尺曰正,四寸曰质。」;《周礼·考工记·梓人》:「上两个与其身三。」注:「侯制上广下狭,盖取象于人也,张臂八尺,张足六尺,是取象率焉。」;《仪礼·乡射礼记》:「凡侯,天子熊侯白质,诸侯麋侯赤质,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仪礼·乡射礼记》:「下舌半上舌。」注:「侯,人之形类也,上个象臂,下个象足,中人张臂八尺,张足六尺,五八四十、六五三十,以此为衰也。」
二、君也。《尔雅·释诂》:「侯,君也。」;《易经·屯卦》:「利建侯。」;《诗经·大雅·抑》:「谨尔侯度。」笺:「侯,君也。」
三、五等爵之第二等。《正字通》:「侯,五等爵之次曰侯。」;《公羊·隐公五年》:「其余大国称侯。」;《孟子·万章下》:「公一位,侯一位。」
四、诸侯。《易经·蛊卦》:「不事王侯。」虞注:「震为侯。」;《易经·系辞下》:「能研诸侯之虑。」注:「震,为诸侯。」;《周礼·天官·司裘》:「诸侯则共熊侯、豹侯。」注:「诸侯,谓三公及王子弟,封于畿内者。」;《礼记·射义》:「射侯者,射为诸侯也,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又州牧亦曰侯。」;《诗经·邶风·旄丘序》笺:「五侯九伯。」疏:「侯为州牧也。」;《左传·僖公元年》:「凡侯伯救患分灾。」
五、有爵位者之敬称。韩愈〈送殷员外序〉:「由是,殷侯侑自太常博士,仟尚书虞部员外郎。」
六、离王畿五百里之地,侯服。《尚书·禹贡》:「五百里侯服。」;《周礼·夏官·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注:「侯,为王者斥侯也。」
七、美也。《诗经·郑风·羔裘》:「洵直且侯。」《释文》:「侯,美也。」
八、乃也。《尔雅·释训》:「侯,乃也。」;《经传释词·卷四》:「侯,乃也。《诗·文王》曰:『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言商之子孙甚众,而上帝既命文王之后,乃臣服于周也。」
九、发语辞,维也、伊也。《尔雅·释诂》:「伊,维、侯也。」;《诗经·小雅·六月》:「侯谁在矣。」传:「侯,维也。」;《汉书·礼乐志》:「荡侯休德。」注:「侯,惟也。」
十、疑问辞,何也。《吕览·观表》:「今侯渫过而弗辞。」注:「侯,何也。」;《汉书·司马相如传》:「君乎君乎,侯不迈哉?」注:「侯,何也。」
十一、语助词,与兮通。《史记·乐书》:「高祖过沛诗,有三侯之章。」索隐曰:「沛诗有三兮,故曰三侯诗,即大风歌。」;高翔麟《说文字通》:「兮侯古通。」
十二、与候通。《说文通训定声》:「侯叚借为候。」;《周礼·春官·小祝》:「将事侯禳祷祠之祝号。」注:「侯之言侯也。」;《孝经·孝治章》:「公侯伯子南。」;郑注:「侯者,候伺。」
十三、古作。《集韵》:「侯,古作。」
十四、或作帿。《集韵》:「矦,或从巾。」
十五、諡号。《逸周书·諡法解》:「执应八方曰侯。」
十六、姓也。《唐书·宰相世系表》:「侯氏出姒姓,夏后氏裔封于侯,子孙因以为氏。一云,本出姬姓,晋侯缗为曲沃武公所灭,子孙适于他国,以侯为氏。郑有侯宣多,生晋,汉末徙上谷,裔孙恕,为北地太守,因家北地山水,四世孙槇,从魏孝武西迁赐姓侯伏氏,又赐姓贺吐,其后复旧。」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