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毫不拔】的意思和解释
【一毫不拔】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犹「一毛不拔」。见「一毛不拔」条。01.宋.洪适《盘洲文集.卷二零.钱宗俊承信郎制》:「富者啬财,一豪(毫)不拔。」
典源
此处所列为「一毛不拔」之典源,提供参考。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杨子1>取为我2>,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3>兼爱4>,摩顶放踵5>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1) 杨子:杨朱,生卒年不详,字子居,战国时卫人。其学说主张「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与墨子的兼爱思想正好相反。
(2) 为我:即贵己学说,一种个人主义的学说,为战国时杨朱所主张。
(3) 墨子:墨翟(公元前501?前416),战国时鲁人。着有《墨子》一书,提倡兼爱、非攻、节用等学说。主张消弭战争,宣扬和平,自成一家之言。为墨家思想的代表。
(4) 兼爱:战国时墨翟所倡导的学说。主张平等之爱,无亲疏厚薄的不同。
(5) 摩顶放踵:比喻舍身救世,不辞劳苦。摩,通「磨」,磨损。踵,音ㄓㄨㄥˇ,脚后跟。见「摩顶放踵」。
(1) 杨子:杨朱,生卒年不详,字子居,战国时卫人。其学说主张「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与墨子的兼爱思想正好相反。
(2) 为我:即贵己学说,一种个人主义的学说,为战国时杨朱所主张。
(3) 墨子:墨翟(公元前501?前416),战国时鲁人。着有《墨子》一书,提倡兼爱、非攻、节用等学说。主张消弭战争,宣扬和平,自成一家之言。为墨家思想的代表。
(4) 兼爱:战国时墨翟所倡导的学说。主张平等之爱,无亲疏厚薄的不同。
(5) 摩顶放踵:比喻舍身救世,不辞劳苦。摩,通「磨」,磨损。踵,音ㄓㄨㄥˇ,脚后跟。见「摩顶放踵」。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一毛不拔」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许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学说主张,以期能对治理国政有所帮助。而战国时候,杨朱的贵己学说和墨子的兼爱学说恰巧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孟子》书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两人思想的差别。孟子说:「杨子主张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样微小的东西而对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爱主张,却是一种平等之爱,纵使是磨秃了头顶,走破了脚后跟,只要是有利于天下的事,他便会奋不顾身的去做。」后来「一毛不拔」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演变而出,比喻自私自利,不肯贡献出些微的力量。今亦用于形容人非常吝啬。
书证
- 01.宋.洪适《盘洲文集.卷二零.钱宗俊承信郎制》:「富者啬财,一豪(毫)不拔。」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