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灵祭】的意思和解释
【矮灵祭】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巴斯达隘」(paSta'ay)的俗称,此为生活在台湾的赛夏族为纪念矮人族('ta'ay)教导其播种、插秧、织布、造屋等而举办的传统活动。每两年(公元的双数年)的秋季举办一次小祭,每十年举办一次大祭。相传此祭典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
【矮灵祭】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仪式名。「矮灵祭」(Pastaay)亦称「矮人祭」,是台湾原住民赛夏族(Saisiat)最盛大之祭典。该族群是现今原住民中人口最少者,据相关记载言,现约有四千余人,分布于新竹县五指山与上坪溪上游的五峰乡区(称谓北群)及苗栗县中港溪上游的南庄与狮潭两乡丘陵带(称谓南群),少部份移居其他城市。该祭典是在祭拜矮人族;传说与赛夏族为邻的矮人族古时经年前来指导族人农耕,歌舞等事宜。因此成为赛夏族每年丰年祭时受邀之上宾。但因有一次在丰年祭夜矮人污辱了赛夏妇女而引起族人的震怒,于是在矮人归途中休息处设计陷害,将桥锯断,使矮人坠落深谷。其中仅存活两人,男名曰达爱(Ta□ay),女名曰多外(Taway);他们两人将对赛夏族人的告诫,训诲与叮咛等编入祭歌中传授于赛夏族,且警告其如未遵守训诫,族人将遭诅咒,农作会歉收,族群将会灭亡等。赛夏族人因心存畏惧乃将原有之丰年祭改为「矮灵祭」。每年举行一次仪式,日据时代更改为两年一次,直到现在。时间在农历十月十五日。祭典前一个月南北两群祭团得结芒草约祭期(芒草为赛夏族辟邪物,祭典期间家家户户放置芒草结或系于臂上以祈平安)祭典共需四天三夜,分为迎灵、娱灵、送灵三种仪式;首日天未亮前由主祭(朱姓长老担任)带领族人于屋外插有大旗幡(Sinnadun)的一座围栏处主持迎灵仪式(此时有对外不公开之禁忌),向着东方行仪。入夜后开始允许外人参与娱灵之歌舞,每天仪式时间皆由日暮始至翌日日出后结束。该祭典歌曲共有十五首,包括有卅四节两百二十九句,结构庞大,为台湾原住民传统文化艺术瑰宝。舞蹈队形为圆形,首先由长老开舞,引导族人一一加入,其他众人加入后常围成数层同心圆,交叉牵手,舞步向反时针方向移动;主要步法有两种:一、合着节奏两拍子重踏右足;右足右侧用力前踏一步同时臀部上推,左足随之右移一小步。第二拍右足右侧后重踏一步臀部再上推一次,左足亦随之右侧小移一步。如此前后重踏右足时,臀部跷动使臀铃作响(臀铃为赛夏族歌舞衣饰特色)。二、另一种舞步是跑步,如歌曲第五首(桃李树)在圆形队伍头尾有代表姓氏的肩旗(又称舞帽(Kilakil),随着舞队的扩散与聚集的动态跑步。有时亦有向中心卷入或卷出如漩涡似的奔跑,另外也可向反时针方向前跑,四拍再退后跑四拍。肩帽的布如撕裂的棕叶飘飞,上系有铃铛,配合最外圈舞队人身上响动不停的臀铃声,使歌舞进入高潮,族人视为命脉持续之圣典。舞蹈首日迎灵跳《团圆舞》次日娱灵跳《丰年舞》追思祖德,第三天送灵跳《酬神舞》劝善谢恩。
- 王秋桂主篇《民族与民俗》1994年5月初版。
--作者:张丽珠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