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本能】
定义
佛洛依德(Freud)认为:驱使心智生命的力量则衍生自两种主要的本能:爱欲 ( Eros ) ,或称生存本能,以及死亡慾(Thanatos ) ,或称死亡本能。
佛洛依德的驱力观点随时间而变,早先界定 ego本能(ego-instincts ) 诸如饥饿和攻击,目的是保存个体生命,而性本能,其存在则是为确保种族延续。其后他将其总称界定为「爱慾」 ( Eros ) ,即生存本能,其能量则称为「性源能」(Libido,或直译「力比多」)。
生存本能之目的,在求取生存及繁殖后代,如饿、渴及性等归诸在此,产生之多种多样的机体本能包括性爱本能,内容为数很多。每一种生存本能的目的,都是在于使个体的个别器官得到享受,它们结合之整体,则具有保存种族生存的力量。
生存本能可以指涉所有行为之正向和建设性的层面,包括身体驱力(性、饥饿和渴)和文化的创造要素(艺术、音乐和文学等)。但是,这些活动也可能同时具有破坏性,这种情形则源自死亡本能。
在许多情况下,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是既相等又相对的力量。佛洛依德认为,生存本能,乃成为把事物聚集一起以创造新的联合体(new unities)的驱力,在性慾中,爱慾的出现是最为确定且无庸置疑的,佛洛依德因而将「生存本能」视为:「把两种(性慾与爱慾)存有为了繁衍目标而聚在一起的力量。」
然而,由于佛洛依德认为本能是融合性的,在现实实务中,性慾也同时包含某些死亡本能。佛洛依德从己身的男性、异性恋观点,将性行为描述成一种攻击动作(亦即插入动作),以成为最深度的亲密。他认为所有的冲动,不管是性的,或非性的,都有类似的混合性质。
参考文献
吕俐安等译(1998)。临床心理学:概念、方法与专业 Clinical Psychology:Concepts,Methods & Profession(E. Jerry Phares原着)。台北市:五南。
李永炽译(1989)。精神分析导引(宫城音弥原着)。台北市:水牛。
陈登义译(2006)。客体关系入门-基本理论与应用 An Introduction to Object Relations(Lavania Gomez原着)。台北市:五南。
郑泰安译(1991)。精神分析入门(Goaeph Rosner原着)。台北市: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