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的意思和解释
生平、转变、文学观
杨牧(1940年9月6日-),本名王靖献,台湾省花莲县人,台湾闻名诗人及散文作家。早期的杨牧,受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经过留美生活的洗礼,开始对社会、进行关注。杨牧三十二岁以前的笔名为叶珊,三十二岁之后,改名为杨牧,可以看作是纯粹的浪漫情怀与兼含人文关怀的分水岭。中学时代起以叶珊为笔名,在现代诗、蓝星、创世纪等诗刊发表作品。最初进入东海大学就读历史系,后来因兴趣不合,转读外文系。此时的杨牧,阅读了大量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如华滋华斯、拜伦、雪莱、济慈等等。
1964年自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随后,赴美进入爱荷华大学诗创作班,并获艺术硕士学位。杨牧在爱荷华的前后期同学有余光中、叶维廉、王文兴、白先勇等日后引领台湾文坛的作家。爱荷华求学期间,杨牧对爱尔兰诗人叶慈有着比浪漫诗人更多的关注。叶慈中年之后浪漫精神的提升、对神人关系的探讨及评判现实社会,影响了杨牧日后文风的改变。
接着杨牧进入柏克莱大学比较文学系,获博士学位。此时越战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柏克莱大学是60年代反战的领导者,抗议美国政府介入越战。这使得杨牧感受到美国身为高度文明国家,却同时也投入战争的矛盾性。1972年后改用杨牧作为新笔名。在改变笔名之后,其作品风格亦为之一变;在原有浪漫抒情之外,多了一份冷静与含蓄,并且开始有了关心现实问题的作品。由忧郁沉静舒一己之怀,转而介入及批判社会。杨牧曾说:「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不变即是死亡,变是一种痛苦的经验,但痛苦也是生命的真实。」[1]这是杨牧开始关注社会人世的关键。
曾任华盛顿大学助理教授、东华大学人社院院长及台湾省研究院中语文哲研究所所长。现任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讲座教授、东华大学荣誉教授。2000年获国家文艺奖。
作品
诗集
《水之湄》《花季》《灯船》《传说》以上为使用笔名叶珊所着的诗集。
《瓶中稿》( 志文,1977)以上五卷辑为《杨牧诗集I》( 洪范,1978)
《北斗行》( 洪范,1978)《禁忌的游戏》( 洪范,1980)《海岸七叠》( 洪范,1980)《有人》( 洪范,1986)以上四卷辑为《杨牧诗集II》( 洪范,1995)
《时光命题》( 洪范)《完整的寓言》( 洪范,1991)《涉事》( 洪范,2001)《介壳虫》( 洪范,2006)戏剧
《吴凤》( 洪范,1979)散文
《叶珊散文集》( 洪范,1977)(文星出版社于1966年出版)《年轮》( 洪范,1982)(1974年完稿,1976年由四季出版社出版)《柏克莱精神》( 洪范,1977)《搜索者》( 洪范,1982)《交流道》( 洪范,1985)《飞过火山》( 洪范,1987)《一首诗的完成》( 洪范,1989)《疑神》( 洪范,1993)《星图》( 洪范,1995)《亭午之鹰》( 洪范,1996)《山风海雨》( 洪范,1987)《方向归零》( 洪范,1991)《昔我往矣》( 洪范,1997)《山风海雨》、《方向归零》、《昔我往矣》三卷自传散文辑为《奇莱前书》( 洪范,2003)《奇莱后书》( 洪范,2009)
相关教学资源
请参考考数位教学资源入口网(I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