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丽红】的意思和解释
目录 |
生平简介:
萧丽红,为台湾现代文学女作家,生于一九五O年,嘉义布袋镇人,她的父亲过世很早,由年轻守寡的母亲辛苦抚育姐弟三人长大。萧丽红从嘉义女中毕业以后,为了分担家计和照顾读书的弟弟,前往台北工作,对于能够把赚来的薪水用在从小就会念书的弟弟身上,萧丽红十分高兴,从这一点就可以体会到她个性的温柔和宽厚。在纯朴的布袋镇出生、长大,故乡的民俗人情对萧丽红有深厚影响,她曾经说:「在故乡每一个节日都是鲜明的,过年用石磨磨水米做年糕,厨房、灶下连着几天蒸粿做粽的气息不散。你不用看日历,走到路上巷口,鼻子里的气息就是节令。」在萧丽红的小说中,这些美丽的童年记忆,成为最温馨的素材。
创作风格:
萧丽红把她童年的经历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作品中反映出老一辈台湾人的传统观念(如:加入乡土式的民俗信念、古人的说话表达方式),上一代传统妇女权无私心的奉献精神也出现在作品中。她的作品大量运用闽南语方言,少有强烈的人物性格的设计与冲突,文字平实、洗练、情景生动,反映人们的心理、社会现实,并家乡为背景。萧丽红的小说对女性的描写上,远比对男性的书写充满感情且形象鲜明。尤其是对女性心理的掌握、对女性的认同,以及对女性主体的建立,都是有别于其他女作家的书写方法。萧丽红想表现出女子在社会文化下,想要展现自我时的种种困境,颇具女性意识,也关心到女性生命的本质。以女性情谊来探讨萧丽红的作品,可以发现文本当中的丰饶,更可以感受女性之间纯粹感情的美好。
着作:
一九七五年,萧丽红出版了第一本中篇小说《冷金笺》发迹于文坛。一九七七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桂花巷》在联合报连载,深获好评,使她受到文坛的瞩目。一九八O年,她以《千江有水千江月》获得联合报第一次颁发的长篇小说奖,并引起文坛广泛的注意。此后,她又出版了《桃花与正果》、《白水湖春梦》两部小说。作品皆身最受阅读群众的喜爱,且畅销至今。
评价:
女性小说家在台湾文坛上从来没有缺席过,从日据时代的杨千鹤到五O年代的林海音、潘人木、聂华玲,以及晚一些的于梨华、陈若曦,台湾女作家都有亮眼的表现。不过,早期女作家大都是个别现象,到了一九七O年代末期,台湾女作家却在文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风潮。有些学者把女作家在台湾引领文坛的现象分为三个时期,其中,一九七O年代中叶到八O年代初期是「闺秀文学」席卷文坛的时期,所谓「闺秀文学」,是指当时女性作家的小说内容多半着墨于男女情爱和婚姻问题,在这批「闺秀」作者中,萧丽红深受注目。萧丽红的作品只有五部,书中主角都是女性,她企图写出女性一生的情爱纠葛和对乡土的眷恋。这样软调的书写内容让萧丽红的作品十分受到欢迎,受到一般社会大众的欢迎,可是,在文学评论上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评价。就以她最闻名的作品《千江有水千江月》而言,有学者极为推崇,却也有学者抨击这本书以老式传统的纯情男女来回避一九七O年代以后台湾日趋复杂的两性关系,两极化的评价,使萧丽红虽然名列畅销作家,文学地位却一直暧昧不明。
责任编辑:谢静雯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