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怀海禅师】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怀

繁体

百丈懷海禪師

拼音

bǎi zhàng huái hǎi chán shī

怎么读

【百丈怀海禅师】的意思和解释

【百丈怀海禅师】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720~814) 唐代禅宗高僧,我国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福州长乐(福建)人,俗姓王(一说姓黄)。以师之后半生皆住于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故世称百丈禅师。自幼即喜游访寺院,年二十,从西山(广东潮安)慧照出家,后从南岳之法朝律师受具足戒,未久至安徽庐江浮槎寺研读经藏。于大历初年 (766) 顷,闻马祖道一禅师在南康(位于江西)竖立南禅法幢,师遂前往投其座下,遂得道一之印可。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入祖室,各有擅长,时称马祖门下三大士。后出主新吴(江西奉新)百丈山,自立禅院,制订清规,率众修持,实行僧团之农禅生活。尝曰 (T48·P.1119b):「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元和九年 (814) 入寂,世寿九十五。敕諡「大智禅师」,塔号「大宝胜轮」。座下以黄檗希运、沩山灵佑居首。其后,宋、元诸帝又諡号「觉照禅师」、「弘宗妙行禅师」。师所订清规,世称『百丈清规』,天下丛林无不奉行,为禅宗史上划时代之功绩。宋儒仿效而创立书院,元明清三朝,更以书院为乡学,充作养士之所,皆师之赐。

  怀海禅学的主要特点,是主张众生心性本来圆满成就,只要不被妄想所系缚,就和诸佛无异。有一闻名语句︰「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这显示心性本自寂照与随事即用显体的禅宗心要,较马祖道一所说更为具体。其修行法门,就是根据这个思想,他说︰「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莫忆、莫缘、莫念。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如木石,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怀海的作略,如打、笑、喝、举拂等,和道一相似。他每逢说法下堂,大众已经出去,却呼唤大众,等到大众回过头来,他又问︰「是什么﹖」他这种提醒学人反省的方法,诸方称为「百丈下堂句」。关于师之公案,较闻名者,除「野鸭子」公案外,另有独坐大雄峰、并却咽喉、百丈野狐、卷席、再参马祖等数则。

  其最大之贡献,在糅合大小乘律,制定禅门仪规,即「百丈清规」。为禅宗首创法制。禅宗僧众以前多半住在律寺,后来参学的人日见其多,感到在律寺中对于说法和住持多有不便,道一才开辟荒山另建丛林,然而还没有规章制度;怀海乃折衷大小乘的戒律,制定禅院清规。禅院的最大特点是不立佛殿,只设法堂,表示佛祖亲自嘱咐,以现前的人法为重。又规定以具道眼的禅僧为化主,称为长老,住在方丈;参学的大众,都住在僧堂;长老说法,两序雁行立听,宾主问答,激扬宗要。此外还有关于禅院事务的种种规定,此即所谓《百丈清规》。但该书在宋时就失传了,别行宗赜所编《禅苑清规》。元代朝廷令百丈山德煇重编,至元元年 (1335) 颁行,书名《敕修百丈清规》,八卷,但已全非百丈原来的面目了。明永乐22年 (1424) 同山忠智重刊,即今所传之本。

  祖堂集卷十四载师之风范,谓师平生苦节高行,凡日常作务必先于众,主事者不忍,密收其作具而请息焉,师以「吾无德,焉可劳于人」而拒之,并遍求作具,既不获而亦忘食,故丛林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佳话。师至晚年,犹勤劳不息。本人就是「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且在《禅门规式》里规定实行「普请」(集众作务)法,上下协力劳动。又常教大众平等从事作务,亦以平等心摄受门徒,故天下俊秀齐集门下。杰出者有黄檗希运、沩山灵佑,百丈法正、西院大安、大慈寰中等,其中,黄檗门下出临济义玄,开临济宗。沩山门下出仰山慧寂,创沩仰宗。

  祖堂集亦载师有语录行世。现存之百丈语录有百丈怀海禅师语要二卷、百丈怀海禅师语录一卷、百丈怀海禅师广录一卷,收在卍续藏。又天圣广灯录卷八、卷九,载有师之全部语录。此等语录与祖堂集卷十四、景德传灯录卷六百丈章,及宗镜录卷九十八之语合观,当可得见百丈语录之全貌。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