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性介入】的意思和解释
回应性介入(response to intervention)
目录 |
定义
透过实施先期的阅读能力诊断、实施有效阅读指导等措施的检测后,进一步去研判是否需要特殊教育措施的一种新型学习障碍儿童监定模式。
目的
减少弱势族群儿童被误判为学习障碍者之机率,以保障儿童之受教权。
起源
美国2004年12月修正公布的《身心障碍者教育法》(Individual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IDEA),该法重新改写学习障碍的定义、明定身心障碍者接受正式教育监定之前必须经过「前监定」(pre-identification)的过程,降低学习障碍儿童的误判。而此种前监定的做法就是回应性介入的概念。
传统监定方式
经过「推介-测验-决定」三阶段,由学校组成的小组完成监定工作。1.教师经过观察之后推介阅读学习有困难之学生。2.透过测验去评估其阅读困难情形。3.经过监定小组决定是否为学习障碍者。可能造成误判的原由由于少数族群儿童和非英语系族群,对于英语理解能力上相对较弱,所以常被误判为学习障碍者,而且这些被误判的儿童接受相较低层级的学习安排,反而使阅读能力成长有限,进而影响受教权。
改进方案
回应性介入的监定采取三步骤1. 使用明确的标准来评估幼儿园阶段儿童的阅读能力,是否真无法胜任学习活动2. 确定该名儿童无法胜任学校的学习活动,则会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3. 经过密切观察后却发现没有显着效果,才会进一步在儿童身上进行探讨,思考是否有接受特殊教育之需要。
中英文关键字
中文关键字:回应性介入英文关键字:response to intervention
参考书目:
注1:吴清山、林天佑 (2007),教育e辞书。
简介
response to intervention,简称RTI。
回应性介入是一种教育模式,目的在于以学习者需求为本位,提供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早、有效的高品质教学过程,进而有效监控学生的进步,并依据学生的回应作教学上的调整。
回应性介入是一个宝贵的构造,因为它的潜在效用,提供适当的学习经验,为所有的学生和它的使用在早期识别学生学业失败的风险。当目前水平的技能和能力都符合的教学和课程的选择范围内时学生能够获益。
当出现不匹配,学生的学习和成果降低。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典型的课堂教学是适当的,符合他们的需求,但对于其他人,成功是不容易的。
在回应性介入中的假设是,这些苦苦挣扎的早期识别和学生提供适当指导,他们很有可能越高才能成功和维护他们的阶级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