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课程】的意思和解释
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是指学校课程采社会需要及生活为中心进行设计,以提供学生所必须学习的生活经验,并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用公民。
目录 |
起源
可以追溯到赫尔巴特(J. F. Herbert,1776-1841)的教育论点。他认为要使学生了解一个新观念,必须使学生专心(concentration)。所谓专心就是指对于某些事物集中注意力,才能观察到事务各部份及整体。后来教育学者就把赫氏这种论点应用到课程设计上,就成为以一种或几种科目为课程的核心。1933年开始到1941年截止,美国的进步教育协会(Progessive Education Association)共进行了八年研究,设法将核心课程用于中学,获得当时教育界的重视。
核心课程的兴起
1. 传统分科教材造成学生片段学习,无法获得完整的概念,课程改革者乃主张科目教材必须统一于某一核心组织,经过科目教材彼此间的关联性,才能让学生得到丰富和完整学习内容。2. 随着科技进步及社会的复杂性,社会价值比过去更为分歧,社会大众对于教育的社会功能有所转变,因而在课程设计必须强调共同的社会价值,以及共同核心价值的维持。
核心课程的形式:
核心课程设计重视课程的统整性,有几种主要形式:1. 以合科或广域方式为主的学科中心课程。2. 是以学生需要及兴趣为主的学生中心核心课程。3. 以社会功能或社会问题为主的社会中心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的实践
以某一社会主题或是社会问题为中心设计课程,任何学科内容,只要能有助于了解这主题或是问题,皆可成为核心课程的一部分,此课程设计方式称为核心课程。此课程设计的特点在打破学科界线的课程组织型态,以社会需要、社会问题为组织中心,学科知识只要有助此一主题或问题中心了解,都可成为核心课程的一部分。是有系统的学习社会活动和社会问题,而不是有系统的学习学科知识。学生所处社会充满许多活动,课程以社会活动为中心,发展儿童从事这些活动的能力,这样学习才能发挥最大的迁移作用。且这样的课程设计是师生合作设计与实施的学习活动,教学是透过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是兼顾社会需要与学生兴趣的课程设计。但限制则在需要花费较长的学习时间,对传统学校时间表划分的学习状态来说是挑战。且许多学习资源的取得非易事,常需要做实地的参访、图书馆找资料、旅行等等。
核心课程目标
1. 打破学科的孤立2. 促进学科之间的联系3. 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的重大问题4. 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力5. 让学生从学习内容中获得社会共同价值,提高基础素质,进而促进课程制度的创新。
批评
1. 知识学习的不够扎实2. 忽略传统文化遗产3. 若无教师专业能力及协同教学配合,实施成效不彰。
中英文关键字
中文关键字:核心课程英文关键字:Core Curriculum
参考书目:
注1:吴清山、林天佑 (2005),教育新辞书,p.62-63, 高等教育。
- 核心课程的理念源自精粹主义(essentialism)的理论思想,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有些科目是具有较大的重要性,因此每个学生都要修习这些科目。就此观点而言,核心课程与共同课程及强迫课程三者之间有其共通之处。
核心课程的理念又和基础教育(basic education)、共同学科(common learnings)、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思想有其脉络上的联结。但这些概念仍有其不同的意涵所在。依朗思柏理(J.H. Lounsbury)和法尔斯(G.F. Vars)的定义:「核心课程是一种课程组织的形式,通常要用一段很长的时间来教学,而教学的内容则强调直接与学生有关的问题上面」,可以找到核心课程所独具的特点如下:
1.核心课程是由所有学生所共同必修的课程所组成。
2.核心课程融合了一些不同的学科而成。
3.核心课程的内容是跨越各学科领域的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因而采用问题解决法(problem-solving)来进行教学。
4.核心课程通常把二至三节课组成一个上课区段时间,由一位核心教师(core teacher)及数位资源教师(resource teachers)共同进行教学。
5.核心课程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计划。
6.核心课程提供学生必要的指引。
--作者:郑世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