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取替】的意思和解释
【角色取替】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角色取替(perspective taking)
目录 |
定义
- 是指站在他人的立场来理解他人的感受与想法。分三种:
- 1.知觉性角色取替:为个体以对方的感官知觉来考量的能力。能分辨自己所见、所感与他人不同。
- 2.认知性角色取替:为个体以对方的思想、意图为考量的能力。出现在个体想求胜利时。
- 3.情感性角色取替:为个体以对方的情绪状态为考量的能力,含辨识及推断他人的情绪的能力,而诱发出行动即为「同理心」的表现。
角色取替发展顺序
- 知觉性角色取替→认知性角色取替→情感性角色取替。认知性与情感性角色取替被认为能促进同情心,并且与利社会行为相关。
角色取替理论
赛尔门(Selman)角色取替论
- 赛尔们认为当儿童能区辨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时,就能了解自己与他人观点的不同。赛尔门主张角色取替的发展与认知发展相关,呈阶段性,是渐进发展的,其角色取替论发展阶段共分5阶段:
- 第0阶段─自我中心期(3~6岁):认为自己所想的就是别人想的。
- 第1阶段─主观期(6~8岁):发现别人的想法可能与自己不同,但自己无从了解。
- 第2阶段─自我反省期(8~10岁):具第二者的观点。发觉自己与他人想法间有关系,故会尝试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断他人的想法。又称第二人观点期。
- 第3阶段─相互观点期(10~12岁):具第三者的观点,能以第三者的角色分析他人的事情,属]层层包裹式思考。又称第三人观点期。
- 第4阶段─深层社会观点期(12~15岁):体认到社会上的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经约定俗成后形成社会规范,全体共同遵守。公德心为一例。
- 赛尔门─角色取替论与皮亚杰─认知发展论阶段比较:
- 赛尔们认为当儿童能区辨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时,就能了解自己与他人观点的不同。赛尔门主张角色取替的发展与认知发展相关,呈阶段性,是渐进发展的,其角色取替论发展阶段共分5阶段:
傅来福(Flavell)角色取替论─将角色取替能力的发展分四历程
- 存在期:了解他人对同样事件有不同的意见。
- 需要期:因需要而站在对方观点,目的在满足自身需求。
- 推论期:利用实际情况来推断对方的心理运作情形。
- 应用期:利用实务经验来解决问题。
影响社会认知发展的因素
- 1.认知发展:形式运思期发展出的角色取替能力有助于社会认知的发展。
- 2.同侪互动:从游戏中的沟通得知他人有不同观点。
- 3.社会经验:社会互动有助社会认知及社会判断。
关键字
- 中文关键字:角色取替
- 英文关键字:perspective taking
参考资料
- 何薇玲着。幼儿发展与辅导,2012年七版,页10-28.29.30,高点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角色取替】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角色取替(Role Taking)是指取代别人的角色,即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立场,从那个人的观点观察世界上的事物。不仅了解别人对各项事物的看法,而且对他的行为、态度与感觉等能具有「同情的了解」。例如对于周遭的人物,如交通警察、公车司机、路边摊贩等,具有角色取替能力者即使不同意他们所表现的某些行为,却能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们的立场了解其行为的背景、原因或感受。详言之,此种角色取替能力可能如特诺(R.H. Turner)所言具有三种情形:第一,个人的角色取替可能是完全认同别人,在此情形下,个人系以自己所设想的别人观点指导自己的行为;第二,个人视别人角色为外在事物予以观察,然后以第三者的立场运用别人角色行使的资料做为个人行为的指导;第三,个人将别人角色视为互动的对象,了解其对个人行为的可能影响,藉以达成某些目的。
角色取替概念由来已久,古人所谓的「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或「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等,均具有相似的意义。但在学术上重视并研究角色取替的现象者,则以米德(G.H. Mead)与皮亚杰(J. Piaget)等为最早。米德以为能敏锐的感受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并归纳别人的观点,即具有取替别人角色的能力,才能逐渐形成概括化他人(或所谓自我意识)。皮亚杰则强调角色取替能力与认知结构平行发展,儿童由自我中心逐渐认识人我之别,亦即形成角色取替能力,始能了解别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从事有效的沟通,进而发展相互尊重的德性。故角色取替能力不仅为发展道德认知所必备,甚至本身即为自律性道德的内涵。
由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影响,学者们对角色取替的研究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第一类研究探讨可能影响角色取替能力的因素,如年龄、性别、智力,乃至同侪互动、人格特质与训练因素等,其中智力因素更受到重视;第二类研究探讨角色取替能力的发展阶段,例如有人将其画分为四个层级,从自我中心的角色取替、主观的角色取替、自我反映的角色取替,至相互性的角色取替等。有人则将角色取替能力先画分为知觉性的角色取替能力与概念性的角色取替能力两大类,再分别探讨各类角色取替能力的发展情形;第三类研究探讨角色取替能力与人类行为发展的关系,如角色取替与自我发展或社会化的关系等,尤其以角色取替与道德发展的密切相关最受重视。
角色取替系角色理论中的一项核心概念,受心理学、社会学与教育学者的重视。近年来的研究除针对一般人外,更兼及特殊对象(如盲聋者等),涉及的范围已愈来愈广。
--作者:林义男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