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胞器】的意思和解释
目录 |
植物胞器
原生质中由膜状物与周遭区隔开的构造即为胞器,胞器以外的胶状流体则称为细胞溶质(cytosol)。植物细胞内部的主要胞器有: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粒腺体、微粒体、质粒体、液胞等。植物胞器的两大特徵是巨型液胞及由质粒体发展而生的叶绿体构造。
细胞核(Nucleus)
细胞核是一双层膜的构造,直径约在5微米~25微米之间。核内含有承载遗传讯息的去氧核醣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及核醣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核中的DNA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chromatin),在细胞分裂时DNA会成形棒状的染色体(chromosomes)。大部分维管束植物一个细胞只含有一个核,成熟的植物筛管细胞无核;只有特定细胞可能具有多核。[注一]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内质网为单层膜,与细胞核的外膜相连,主要负责蛋白质与脂质的合成与输送。内质网与核醣体结合的称为粗糙内质网(rough ER, rER),蛋白质在此处合成后,再经由膜内的腔室移往不含核醣体的光滑内质网(smooth ER, sER)。蛋白质在此处被修饰成醣蛋白(glycoproteins),再以出芽的方式形成运输囊泡(transport vesicles),移往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 dictyosomes)
运输囊泡将醣蛋白送至高尔基体后,会对蛋白质上的寡糖链进一步进行修饰,而后再以分泌囊胞(secretory vesicles)的形式送至蛋白质体(protein bodies)或细胞膜等处。植物细胞细胞壁生成过程中所需的果糖复合物亦由高尔基体制造运送。
粒腺体(mitochondria)
粒腺体是细胞的能量中心,在植物细胞中为直径1微米的球形构造,包含平滑的外膜及凹陷的内膜。[注二]细胞氧化呼吸作用在此进行,形成的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则运送至细胞中其它需要能量的区域。
微粒体(microbodies)
微粒体为直径1微米的单层膜构造,根据其内含有的酵素而有不同的名称及功能。[注三]
过氧化小体(peroxisomes):内含过氧化氢酶(catalase),可移除细胞内有害的代谢副产物。乙醛酸循环体(glyoxysome):将脂类转化为细胞的碳源,于植物种子中特多。葡萄糖生成体(gluconeogenesis):可将脂肪酸转化成葡萄糖并运送至胚。
质粒体(plastids)
亦称为色原体。大小约4~5微米,具有双层膜的构造,含有自身的DNA,可自行分裂复制。可分为下列四种形式:
叶绿体(chloroplasts):富含叶绿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域。白色体(etioplasts):叶绿体未受光刺激前的原始形态,不含叶绿素。无色体(leucoplasts):不含色素与内部结构,常为植物淀粉蓄积处,故又称为淀粉体(amyloplasts)。杂色体(chormoplast):由叶绿体进一步发育而成,富含叶黄素或其它色素。
液胞(vacuole)
大型液胞为成熟高等植物的特徵,其体积可达细胞总体积的80%~90%。在植物分生组织中的母细胞则含有大量小型液胞分散于细胞质中,随细胞成长而逐渐合并扩大,形成典型中央大液胞。[注四] 液胞由液胞膜(tonoplast)包围,其内含有花青素、无机离子、及其它植物细胞代谢物,另草酸钙则以结晶的形态存在于液胞中[注五]。液胞可调结细胞的渗透压并影响植物细胞的大小。
参考书目
[注一] 易希道,《植物生理学》 p80,公立编译馆,1966年4月。
[注二] William G. Hopkins, Norman P.A. Huner,编译者徐善德、廖玉婉《植物生理学》 p15,伟明图书有限公司,2006年5月。
[注三] William G. Hopkins, Norman P.A. Huner,编译者徐善德、廖玉婉《植物生理学》 p17,伟明图书有限公司,2006年5月。
[注四] 易希道,《植物生理学》 p80,公立编译馆,1966年4月。
[注五] 易希道,《植物生理学》 p81,公立编译馆,196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