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有】的意思和解释
【此有】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此有」是存在哲学家海德格(M. Heidegger, 1889~1976)与雅斯培(K. Jaspers, 1883~1969)用以特指「人类存在」(Human Existence)的字。此有的英文意义为「在那儿」(being there),指出人类存在的特有方式。海德格和雅斯培都认为,对于此有的理解,只能透过人类存在的途径,而非透过本质的理解。
海德格以为「此有」有三种特性:一是「现实性」(facticity),即是「我」存在一个已经存在的我的世界中,「我」「被掷入」于一个不是由我所制造的世界中。这种「现实性」同时也产生了对于「我」的限制,「此有」因此产生了「焦虑」(angst)。第二种特性是「丧失性」(forfeiture)。此有因淹没于每日的生活,而背离了它真实存有的实现。在此种情形下,「此有」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于「不真实」(inauthentic)的世界中,成为众人所期待的「他们」或「一个人」。第三种特性即是「存在性」。「此有」不只是既与的、额外的特性,「可能性」才是它的首要特性。「我」过我自己的生活,这生活可说就是一连串的「计划」,既为将来,也为现在。也因此,「我」的生活是「超越的」。
在雅斯培的分析中,此有所指的也是人类的存在。不过是属于人存在的第一个层次:在时空中存在的经验性的对象。除此之外,人还有第二层次「一般意识」(consciousness as such)与第三层次「精神」(spirit)的存在。依雅斯培的观点,这三个层次都是主体的「统摄者」(encompassing)之「内在的」模式。除了这三种「内在的」模式外,人还有一种「超越的」模式 ,就是「实存」(existence)。每个人都是「可能的实存」,而非「既存的实存」,因此,「实存」是一种「可能性」,不只是经验、意识或是精神,而是人在面对「超越界」或站在历史中时所有的自由、开放与真实性。
透过存在哲学家对于「此有」的分析,使得原本探讨「客观存在」的问题转而到人自己本身所面对的问题上,使得当代哲学问题的探讨重点由遥远的「本体」变成真实的「人类存在」。海德格和雅斯培在对「此有」分析上或有不同,但是他们对于「此有」所具有的「计划性」或是「超越性」之说明,都可视为对于人的「可能性」的期许,而这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也饶有意义。
--作者:方永泉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