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的意思和解释
目录 |
前言
也许教育心理学最常使用的研究法是相关法。它与实验法不同。使用实验法时,研究者也许会有意地改变一个变项,然后观察此种改变对其他变项造成何种影响,而相关法则是在变项原来的状态下进行研究,目的在了解各变项之间是否有相关存在。
举例
变项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正相关、负相关、或零相关。这是正相关的一个例子:「阅读成绩和数学成绩的关系」。一般而言,某人在阅读上的成绩高于平均数时,通常在数学上的表现也会高于平均数。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虽然阅读成绩好,却不擅长数学,或者刚好倒过来。但是一般而言,在某学业领域好的,在其他学校领域也会比较好。亦即,某变项是高分时,则另一个变项也倾向于是高分。「缺席日数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负相关。学生缺席日数越多,其学业成绩就容易越低。亦即当某一变项分数越高,另一变项的分数就越低。当两个变项是零相关时,表示二者之间没有一致的关系。例如,纽约州普克西市学生的成绩和奥勒冈州波特兰市学生的动机强度可能就完全没有相关。
缺点
相关法的最主要的缺点是它只能告诉我们两变项间有相关存在,但是不能告诉我们什么造成什么。像Lahaderne有关专心、成就和智商的研究就让我们想到一个问题:是学生的专心导致高成就?或者是高能力、高成就的学生本来就比其他的学生能维持较高的注意?相关研究不能完全回答这个问题。但相关研究者常喜欢用统计的方法来判定可能的因果关系。从Lahaderne的研究,我们也许可以去看看,在相同智商的学生中,专心与成就是否有关。例如,假定有两个学生智力相等,那么较专心的学生是否成就也较高?假若不是,则我们只能说,专心和成就之间之所以有正相关,只是因为智力高的学生上课较专心、成绩较好,而不是专心程度影响了成就。
关键字
- 中文: 相关法
- 英文: Correlation method
参考书目
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学,页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