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效能】的意思和解释
教师教学效能的概念源自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因此,在说明教师教学效能前,须先对自我效能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班杜拉对自我效能(self-sfficacy)曾做过如下的定义: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个人再行动前组织、规划能力的判断。班杜拉并将自我效能区分为「结果预期」及「效果预期」,并将此一理论运用到教师效能的信念上。「结果预期」是指教师相信其教学情境能被控制的程度,也就是吉柏森(GIBSON)与殿伯(Dembo)所谓的「一般教学效能」,指于外在条件下教师能影响或改变学生的学习的信念,是将学生的成败归于外在因素,指的是教师克服外在环境的负面影响、各服学生差异的能力知觉,因此也可称之为「抗衡性教学校能」。另外,「效果预期」则是指教师对本身引导学生正面改变的能力评估,即吉柏森与殿伯所谓的「个人教学效能」,指的是教师尽心教学,对自身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的知觉,因此,也可将之称为「内控性教学效能」。
而有关教学效能理念的建构,一般都以班杜拉有关「自我效能」(self-sfficacy)的构念为基础。国内有关教学效能的研究,仍着重在「教师自我效能」(teacher efficacy)的研究,其以教师主观地评价自己能够影响学生学习成败的一种知觉判断或信念,来预期学生可达到一些特定教育目标或有进步表现的结果。但仍有部分学者从「教师有效教学」的角度探讨教学效能,其主要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熟悉教材和激励关怀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上或行为上有优良的表现,以追求良好的教学成效,进而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字
中文关键字: 班杜拉、教师自我效能、自我效能
英文关键字: Bandura、teacher efficacy、self-sfficacy
参考资料
施宜煌着。幼儿教育专题研究,1998年,页2-14~2-16,华格那企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