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基础】的意思和解释
【价值基础】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价值基础指不同科学研究的规范性基础,此种规范性基础是用以决定问题选择、方法与技术之运用以及结果之应用与解释。
教 育 作 为 一 种 行 动 科 学(Handlungswissenschaft)而言,首先必须考虑行动的可能性而非理论,教育实践也不只是理论的运用。因此,教育科学(Erziehungswissenschaft)的理论建构,必须将一个反省的主体意识列入考虑方不致褊狭。再加上新方法及新概念工具的引入,实徵主义的方法论亦发生了内在的变化。教育实践的情境,事实上不只是单纯的实验室情境(labor situation),而是场地情境(field situation),具有普遍性的法则知识实不适再作为教育实践的规范;而更重要的是教育研究中,价值中立(Wertneutralit?t)的立场也不宜过于坚持,教育的经验研究中,规范性叙述与描述性叙述也需予以重新厘定。
当代德国学者阿尔伯特(H. Albert)于一九六五年发表了〔价值祛除系方法原则:论规范性社会科学之必然性〕(Wertfreiheit als methodisches Prinzip. Zur Frage der Notwendigkeit einer normativen Sozialwissen-schaft)一文,其中他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判断」(Werturteil)、「价值基础」与「评价」(Wertungen)作了清楚的画分。价值基础并非如价值判断般涉及科学中对象语言的规范性叙述,而是不同科学研究中的规范性基础。是以,阿尔伯特认为,价值中立的要求乃属于价值基础的后设理论(Metatheorie)规范,此与科学中对象理论(Objekttheorie)规范的叙述有所不同;而属于后设层次的规范叙述与对象理论中的价值中立两者并不相互冲突。
透过价值判断、价值基础与评价的区分 ,阿尔伯特打破了古典实徵论(klassischer Neopositivismus)者认为「规范语句不能予以检证,因而不具任何意义」的迷执,而以为规范问题事实上仍可能透过检证原则来加以检核,故规范问题仍可以作为经验研究的对象。阿尔伯特也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后设理论规则,以检核规范性叙述:规范语句必须先检核其逻辑的一贯性,以排除任何可能的逻辑矛盾,其次也需检讨其是否为形上基础的描述句,最后对于规范语句也应检核其实践的可能性。依阿尔伯特所提出的后设理论规则,教育科学与实践教育学(praktische P?dagogik)之间的区分并无意义,因为无论是规范性的叙述或描述性的叙述,均可加以描述。
总之,阿尔伯特关于价值基础的说明,象徵了原主导当代教育研究之实徵主义方法论发生的内在变化。主张实徵教育研究的学者若未作深层的方法论之反省,而以其方法论上的固定不变的后设法则来规范实际的研究,则常有流于为偏差之意识型态(ideology)寻找合理化的「实徵的证据」之危险,而且研究的结果也常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割离。为了弥补实徵性研究所可能造成的偏差,教育研究实应慎重考虑阿尔伯特所言之不同学科的价值基础,引进其他方法论的概念架构,俾使教育学方法论之后设原则在规范实际教育研究时能更恰如其分地描绘教育实际,让教育理论与实践间作出紧密的结合。
--作者:方永泉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