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筠】的意思和解释
【王筠】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号彔友,清山东省安丘县人。生于乾隆四十九年,卒于咸丰四年。道光年间中举后,曾任山西省宁乡县知县。为学方面,王氏博通经、史,对〔说文〕更有精深之研究;所着〔说文句读〕一书,于折衷段玉裁与桂馥两大家之学说外,更独辟门径,发挥创见,论者称王筠为二家劲敌。此外又着有〔说文释例〕、〔说文系传校录〕、〔禹贡正字〕、〔仪礼郑注句读刊误〕、〔四书说略〕等书。在小学教育方面,着有〔教童子法〕及〔文字蒙求〕二书,前者介绍儿童教育的各种原理与方法,后者则为儿童初学文字学之最佳读物。
在儿童教学原理方面,王氏曾提出下列见解:
1.注意培养儿童学习兴趣。王筠说:「学生不是猪狗,读书而不讲,是念经也,嚼木扎也。钝者或俯首受驱使,敏者必不甘心。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雕不如嬉戏乐,然书中自有乐趣,亦相从矣。」又说:「小儿无长精神,必须使之有空闲,空闲即教以典故。但典故有死有活,死典故日日告之,如十三经何名,某经作注者谁,作疏者谁,二十四史何名,作之者姓名为谁,日告一事,一年即有三百六十事。师虽枵腹,能使弟子作博学矣。如闻一典,即逢人宣扬,即有才矣。然间三四日,必须告以活典故,如问之曰:「两邻争一鸡,尔能知其是某家物否?』能知者即为大才矣。不能知者而后告之:『先问二家饲鸡各用何物,然后剖膆验之。弟子大喜者,亦有用人也。自是心思长进矣。』」王筠指出儿童注意力无法持久,所以要用典故引起儿童兴趣,活典故是培养儿童思考力,死典故培养儿童记忆力,是很合小学教育原理的。2.注重发展儿童天赋。王筠说:「教弟子如植木,但培养浇灌之,令其参天蔽日。其大本可为栋梁,即小枝也可为小器。今教之者,欲其为几也,即曲折其木以为几,不知器是做成的,不是生成的。迨其生机不遂而夭阏,以至枯槁,乃犹执夏楚而命之曰:『是弃材也,非教之罪也。』呜呼,其果无罪耶?」教育之大弊,唯在以范铸人,而不能发展人之天赋,科举考试领导教学,故有人以学八股比之裹小脚者,此种教育,自是戕贼人性。3.要养成学生专心踏实的习惯。王筠说:「截得断才合得拢,……识字时,专心致志于识字,不要打算读经,读经时专心致志于读经,不要打算作文,……如其牵肠挂肚,瞻前顾后,欲其双美,反致两伤矣。」王筠认为学习应事事专心,步步踏实,学完一阶段,再及另一阶段,每一阶段均须学得熟练到可以应用地步。4.注重训诱启发。王筠说:「孔子善诱,孟子曰教亦多术,故遇笨拙执柪之弟子,必多方以诱之,既得其机之所在,则从此鼓舞,蔑不欢欣,而唯命是从矣。若日以夏楚为事,则其弟子固苦,其师庸乐乎。故观其弟子欢欣鼓舞,侈谈学问者,则知是良师也。若疾首蹙额,奄奄如死人者,则笨牛也,其师将无同。」王氏认为教学时应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智慧,不可专以责罚来威吓学生,应注意学生的反应,运用适当的教学技术,才能收效。5.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之人格。王筠说:「功名、学问、德行,本三事也。今人以功名为学问,几几并以为德行。教子者当别出手眼,应对进退,事事教之,孝悌忠信,时时教之;读书时常为之提倡正史中此等事,使之印证,且兼资博洽矣。学问既深,坐待功名,进固可战,退有可守。不可痴想功名,时文排律之外,一切不学,设命中无功名,则所学者无可以自娱,无可以教子,不能使乡里称善人,士反称博学。当此时而回想数十年之功,何学不就,何德不成,今虽悔恨,而无及矣。」王氏认为教育目的在健全人格之养成,功名、学问、德行三者并重,不能舍学问、德行,而专重功名。6.要注重身心发展。王筠说:「人才之不一,有小左面锋颖者,可以取快一时,终无大成就;有大才面汗漫者,须二十年功,学问既博,收拢起来,方能成就,此时则非常人所及矣,须耐烦。」又说:「桐城人传其先辈语曰:学生二十岁不狂没出息,三十岁犹狂没出息。」王氏深然此说。胡适之亦常引用法国政治家克利蒙梭的话:「一个少年人到了二十岁,不做无政府党,是个没出息的东西,可是他若到了三十岁还是无政府党,那就更没出息了。」其意是教者应注重受教者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教学应配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的人年轻时即锋芒毕露,有的人则大器晚成,教者应注重受教者身心变化,因材施教。此外,王氏对如何指导学生识字、读书、作诗作文方面,均有特出的卓见。王筠认为指导儿童识字,必使了解字义。他说:「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日月字,即以天上之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及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纯体字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讲又不必尽说正义,但须说入童子之耳,不可出我之口,便算了事,如弟子钝,则识千余宇后,乃为之讲。」其所用的方法与直观教学法相近,并且要与儿童经验切合,用儿童的口吻施教。 王筠又说:「识字必裁方寸纸,依正体书之,背面写篆,独体字非篆不可识,合体则可略。既背一授,即识此一授之字;三授皆然;合读三授,又总识之。三日温书,亦仿此法,可以无不识者矣。即逐字解之,解至三遍,可以无解者矣,而后令其自解。每日一句,此无上下文,必须逐字解,则茁实。异日作文,必能逐字嚼出汁浆,不至滑过。既能解则为之模解,同此一句,在某句作何解,在某句又作何解,或引伸、或假借,使之分别画然,即使之展转流通也。」
在读书方法方面,王筠认为:「能识二千宇,第二步可教之读书。……八九岁时,神智渐开,则四声虚实韵部,双声叠韵,事事都须教,兼当教之属句。且每日教一典故,才高者全经及〔国语〕、〔国策〕、〔文选〕尽读之,即才钝者亦五经、〔周礼〕、〔左传〕全读之,〔仪礼〕、〔公〕、〔谷〕摘钞读之。才高者十六岁可以作文,钝者二十岁不晚。初学文先令读唐、宋古文之浅显者,即令作论,以写意为主,不许说空话,以放为主,越多越好,但于其虚字不顺者,少改易之,以圈为主,等他知道文法,而后使读隆万文,不难成就也。」
无论作诗作文,王氏均主先放后收束。王氏论学诗方法时指出:「读书一两年,即教以属对,初两字,三四月后三字,渐加至四字,再至五字,便成一句诗矣。每日必硬作诗,然要与从前所用之功,事事相反;前既教以四声,此则不论平仄,前既教以双声叠韵,此则不论声病。前既教以属对,此则不论对偶。三字句也可,四字句也可,五字句也算一首,十字句也算一首,但教以韵部而已。故初读诗亦只读汉、魏诗,齐、梁以下近律者不使读。吾乡非无高才,然作诗必律,律又多七言,七言又多咏物。通人见之,一开卷便是春草秋花等题目,如其欠通也,掩卷不观矣。以放为主,以圈为主,等他数十句一首,而后读五七言律,束之以属对,声病不难也。」此就作诗而言,至于初学作文,王氏认为先必须放,后必脱换而收敛。就文章而言,「立意修辞为其体,组织结构为其用,初学尽放,可收意充辞达之效,迨无意不可以其文字表出之时,即应练习结构上之艺术,删涤繁芜,使言简意赅,此作文之要诀也。」在当时颇为不少人奉漏圭臬。
--作者:程运
【王筠】 图片鉴赏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