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的意思和解释
【慧远】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东晋一位高僧的法号。(公元334~416)俗姓贾,雁门楼烦(约在今山西宁武附近)人。初学儒家、老、庄,二十一岁往太行恒山(今河北曲阳西北)参见道安,听讲般若经,遂从而出家。后入庐山住东林寺,领众修道。善于般若,并兼倡阿毗昙、戒律、禅法。因此中观、戒律、禅、教及关中胜义,都仗慧远而流播南方。曾与刘遗民等人,在阿弥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净土,故后世净土宗尊为初祖。闻名弟子有慧观、僧济、法安等,另有雷次宗传其礼学。
【慧远】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生平=慧远(334至416年),一生约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出家前修学时期(334至354年),约二十年。第二期是皈依道安修习佛法时期(354至378年),约二十五年。第三期是南入庐山隐居弘法传教时期(381至416年),约三十六年。其在庐山前曾在荆州约停留三年。
=着作=生平着作有《大乘大义章》、《法性论》、《明报应论》、《沙门不敬王者论》、《沙门袒服论》等着作。其中除《大乘大义章》留存于世,余或已佚失,或散见于《出三藏记集》、《弘明集》、《广弘明集》等经录。
=思想观点=慧远的佛学宗旨,实导源于般若。在他尚未出家时,原本较擅长老庄,后因听道安讲解般若后,豁然开悟。
=评价=慧远生于乱世,却处于佛法鼎盛时代,在人文荟萃,百家争鸣的两晋之际,躬逢其盛。承道安之学风,德行淳至,厉然不群,隐居庐峰三十余年,率众行道,昏晓不绝。庐山俨然已成为南方佛教中心,而遥与北方之罗什教团相媲美。在佛学上的建树,堪与道安并驾齐驱。
=资料来源=《中新历代斯思想家六》商务印书馆
【慧远】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①慧远(334~416),东晋时高僧,山西雁门人,俗姓贾;初习儒术,博综六经,尤善老庄,二十二岁与其弟慧持往太行桓山皈依道安。后至庐山结白莲社,为我国净土宗初祖;精般若性空之学,年二十四即登讲席,时引〔庄子〕一书以说明佛教之实相义,使惑者晓然领解。期间曾迎请罽宾沙门僧伽提婆译 〔阿毗昙心论〕、〔三法度论〕,并为两论作序,标举宗旨,推重提倡,于是开启了南方毗昙学之端绪。元兴二年(403),桓玄下令,沙汰沙门,令沙门尽敬王者,慧远于是着〔沙门不敬王者论〕,认为 「出家是方外之宾」,虽「不处王侯之位,亦已协契皇极在宥王民」,所以「不得兴世典同礼」,不应致敬王者,并且表明「形尽神不灭」。
慧远着有[明报应论〕、〔三报论〕等,阐发灵魂不死,因果轮回;又与北方鸠摩罗什经常书信往返,慧远问,罗什答,成三卷〔大乘义章〕(又称大乘大义章);所着〔法性论〕,认为佛法身永恒存在,至极(涅乐、法性)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慧远之学,内外兼综,于儒精〔周易〕、〔毛诗〕、〔三礼〕,于道则擅〔庄子〕、〔老子〕,于佛则宗〔般若〕;主张「百家同致」,认为释、道、儒三家可合而明;又于〔出三藏记集〕、〔弘明集〕、〔广弘明集〕、〔高僧传〕中收录其部分论、序、赞、书着,此中以〔沙门不敬王者论〕影响较大。闻名弟子有慧观、僧济、法安、昙邕、道祖等。
②慧远(523~592),北周,隋初僧人,据〔高僧传〕卷八载,俗姓李,敦煌人,又称随远、小远、大远、北远;因住净影寺,故称净影寺慧远,与庐山慧远相别;后携学侣迁居高都(今山西晋城)。年十三出家,十六岁时随湛律师赴邺(今河北临漳),专读大小乘经论;二十岁从法上受具足戒,后从大隐律师学「四分律」,学成返高都清化寺。周武帝灭齐,命废经毁像,沙门还俗,众皆莫敢抗谏,师独挺出与帝辩驳,曰:「陆下今恃王力自在,破灭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拣贵贼,陆下何得不怖?」(〔大藏经〕五零.四九零下)。后隐于汲郡(含河南汲县西南)西山,三年间诵〔法华经〕〔维摩经〕等;大象二年(580)北周静帝恢复佛法,住讲少林寺。隋开皇七年(587)敕为大德,住兴善寺,复另立净影寺常居讲说,四方投学者七百余人;十二年(592),又敕命主持译场,刊定词义,卒于净影寺,世寿七十。弟子甚众,其中知名者有:灵璨、慧迁、慧觉等。其论着有:〔大乘义章〕二十六卷、〔大涅桨经义记〕二十卷、〔十地经论疏〕十四卷、〔华严经疏〕七卷、〔维摩经义记〕四卷、〔胜鬘经义记〕三卷等共二十部百余卷;对中国佛教界的影响甚钜。
--作者:余崇生
【慧远】 图片鉴赏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