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游】的意思和解释
【子游】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孔子弟子。言偃的字。参见「言偃」条。
【子游】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子游姓言名偃,孔门弟子,少孔子四十五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子游是吴人,但根据〔洙泗考信录〕的考证,子游应为鲁人。
在孔门十哲中,子游与子夏同列「文学」之科。此处所说「文学」,包括诗书礼乐文章。子游的学问,以礼乐为其专长。根据〔礼记.檀弓〕记载:当时公卿大夫士庶人,仪礼而无法决定的时候,常以得子游一言以为解,可见子游之知礼,在当时是大家都钦佩的。孔门弟子中如有子、曾子、子夏等,对礼都很有研究,但都比不上子游。
子游不但对礼非常熟悉,而且在生活上加以实践,非常得体;并且对先王制礼之意,讲得头头是道,而且能与人情世故相贯通,所以子贡称赞子游说:「先成其虑,及事而用之,故动而不妄,是言偃之行也。」
〔论语〕上记载:子游为鲁国武城宰,以礼乐为教,所以孔子到了武城,便听到一片弦歌之声。孔子开玩笑的对他说:「杀鸡焉用牛刀。」子游回答说:「根据夫子往日对我们的教训,是说在位的君子学习礼乐后则能爱人行道,一般小民学礼乐后就能遵行礼法,使政令推行尽利,武城虽是一个小地方,仍应以礼乐教导百姓。」其实孔子这句戏言,一方面是惋惜子游大才小用,一方面亦是对子游能行礼乐之教表示高兴,但由于子游对他的一句戏言很认真答辩,恐怕随行的弟子真的误会治理小邑不必行礼乐之教,所以当下轻轻点破说:「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在这里,也可看出师生之间轻松说笑何等坦荡亲切!
子游不仅能行礼乐之教,而且具有知人之明;孔子尝问他:「在做武城邑时,有没有见到特出的人才?」子游回答孔子:「有澹台灭明(子羽)这个人,持世方直,行为端正,非公事不见邑宰,是一个不枉己徇人的有道君子。」子游为武城宰,独能识拔像澹台灭明这种宁方勿圆、质朴敦厚的人,其识见实在可说是高人一等。
后来澹台灭明经由子游的引荐,成为孔子的弟子;孔子曾称赞他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死后,子羽南游至江,从学弟子数百人,在当时诸侯间有极高的声望。
子游的知人,与子贡喜好议论他人的优劣得失不同;他又待重师友之义,而以道义相勉。如他说:「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这是爱重子张的才华,而期勉他能进于仁。又说:「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这是唯恐子夏拘守形而下之器艺,舍本逐末而忽略了大道,所以特别指出教学之本,以为警戒。
根据〔说苑〕记载,季康子说:「郑国子产死,郑国男子不佩玉,女子不戴耳环,夫妇在街巷痛哭,三月不闻竖琴之声。仲尼之死,为什么我没有听到鲁国人爱他、怀念他像子产一样?」因此怀疑孔子的才德不如子产。子游回答说:「譬子产于夫子,其犹浸水之与天雨乎!」子游所说的浸水,即沟渠灌溉之水,被灌溉到的田地则生长,灌溉不到的田地则枯旱而死,故浸水惠泽虽深,而所及有限。天降及时之雨,则能普泽众生而民不知。子游用浸水与时雨,来形容子产与夫子,可见他的独具卓识,及其对孔子的无上推崇。
--作者:程运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