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谦之】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寇謙之

拼音

kòu qiān zhī

怎么读

【寇谦之】的意思和解释

【寇谦之】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人名。(公元365~448)字辅之,北魏昌平人。学仙道,隐于松阳。太武帝诏玉阙,为其建天师道场,定道教为国教,并对佛教采取弹压政策。谦之以老子为教主,张道陵为大宗,道教之名由此始。
【寇谦之】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生平=寇谦之为北魏闻名道士,和新天师道的代表人物。原名谦,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自称东汉光武帝时,雍奴侯寇恂的十三世孙。寇谦之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年时曾修张鲁之术,后遇仙人成公兴,随之入华山,采食药物不复饥。继隐嵩山,修道七载,声名渐着。公元4 4 8年卒,年八十四,以道士之礼葬。


=着作=无


=思想观点=寇谦之比道教的养生成仙思想,和佛教的轮回观念结合在一起,提出新天师道的成仙之路。


=评价=寇谦之改革了道官职位的世袭制度,主张唯贤是授,信守五常,持戒修行。另外还很重视道教斋醮仪范,为道教增订许多斋仪和仪式,奠定道教斋仪基础。而他改革后的天师道,被称为新天师道 或北天师道,让道教不再指是符合平民的需要,同时也能吸引士大夫阶层,使道教的信仰更加扩大,这就是他在道教史上最大的贡献。


=资料来源=《中新历代斯思想家六》商务印书馆

.hk/general-taoism/eminent-philosophers-accomplished-taoists/pg1-4-13.htm

【寇谦之】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寇谦之(365~448)为北魏道士。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后迁居冯翔万年(今陕西临潼北)。自称是东汉功臣寇恂的十三世孙。早年倾心慕道,修习张鲁道术,但未成功。后来随成公兴入嵩山,修道七载,神瑞二年(415)太上老君亲临嵩山授予「天师之位」,并赐〔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二十卷,传授导引服气口诀诸法,并令他「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炼」。三张指张陵、张衡、张鲁的旧天师道。八年老君的玄孙李谱文降临嵩山,亲授〔录图其经〕六十余卷,赐以劾召鬼神及金丹、云英、八石、玉浆等秘法,并嘱其辅佐北方「泰平真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始光(424~428)中,寇谦之亲赴魏平城(今山西大同)献道书于太武帝,得到重臣崔浩的帮助,在平城东南建立新天师道场,重坛五层,遵其所经之制,后人称为「北天师道」。太延(435~440)末,太武帝听从寇谦之的进言,改年号为「太平真君」,并亲至道坛受籙,封寇谦之为国师,新天师道由此在北方大盛。寇谦之对早期道教的教义和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吸取儒学的「五常」观念(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并吸融儒释的礼仪规戒,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道教教理教义和斋戒仪式,对后世道教影响甚大。

--作者:李丰楙

【寇谦之】 图片鉴赏

寇谦之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