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的意思和解释
【哈德】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哈德(1835~1911),英人;咸丰四年(1854)来华,同治二年(1863)任总税务司,光绪三十四年(1908)离华,前后五十余年,除主持中国海关行政外,并参与清廷诸多重大外交事件,与中国事务有密切关系。此外,对中国内政、教育改革亦多献替,早期的〔局外旁观论〕为其建议之一。
哈德为广学会创办人之一;当时这些来华人士,均以商业利益作首要考虑,如哈德曾对翁同龢等人说:「英国实欲中国兴旺,俾商务有益。」而外交人员亦以保护商人为主,至传教士与商人更有不可分的关系,在华之英、美商人,常为传教士财源捐助者,因此传教士不得不为商人进言,劝中国变法。
哈德虽为中国政府任命的税务官吏,但最初系由英政府派任之外交人员,曾在宁波主持领事事务,并在广州担任英领事译员;其出任总税务司亦为英政府所支持,在职四十余年,颇着绩效。哈德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态势,分为「内情」与 「外情」两方面。「外情」指中国对外交涉之事,照订定之条约施行,以保太平,否则战事再起,将使「内情」更恶化;「内情」指中国问题之根本,他认为清廷政治腐败,尽职者少,营私者多,执法者唯利是视,理财者自便身家。他提出改革方案有三:一为学习西人的长处:民化而国兴,外国所有之方便,民均可学而得;中国原有之好处,可留而遵。二为整顿财政:如地丁、盐课、税饷,以及有关之旧例等,若认真整顿,日后所得之银,可敷国家之用。三为加强外交:中国宜召见外使,遣使西国,并准洋商与华商会办轮车、电机各种事业。此三项以外交一项较有新意,唯所提意见尚不及咸丰十二年(1861)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激烈。这就是他于同治四年(1865)九月十八日呈递总理衙门的〔局外旁观论〕,但被认为系局外议论,非急切能办之事,而被总理衙门搁置。哈德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又着有〔中国创办邮政章程〕,对中国邮政之兴革,颇有贡献。
八国联军之后,哈德曾协助各省疆吏与各国领事议立保护东南之约;宣统年间休职回英,寻卒。
--作者:井敏珠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