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四家】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元四家

拼音

yuán sì jiā

怎么读

【元四家】的意思和解释

【元四家】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元四家指元代中后期的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四位画家,在山水画创作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在画史上得到很高的评价。元四家受赵孟頫影响,广泛吸收五代、北宋水墨山水画的成就,充分发挥笔墨的效用,藉笔墨韵味突出山水画的文学趣味,使诗、书、画融为一体,开创新风貌,形成以文人画为主流的山水画派,对明清两代画坛影响很大。
      黄公望(1269~1354),生于至元六年,卒于至正十四年,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井西老人等,江苏常熟人。中年做过小吏,因受累坐牢,出狱后隐居不仕,寄情于山水,讲道卖卜。工书法、诗词,善散曲,通音韵,精于黄老之学,仕宦挫折后于五十岁左右开始山水画创作。受赵孟頫影响,上追董源、巨然,间及荆浩、关同、李成等名家,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作品大都表现江南秀丽的山川景色,水墨画〔富春山居图〕为黄公望最得意之作,七十九岁在富春山寓居创稿,经三、四年经营才完成。笔法上取法董、巨,又自出新意,变化无穷,山石多用披麻皴乾笔皴擦,极少渲染,丛树平林多用横点,笔墨纷披,林峦深秀,似平实奇。明代邹之麟在题跋中称赞此图「笔端变化鼓舞,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而传世明清诸名家临摹竟有十余本之多。其他名作风貌各异,在笔墨气韵上成苍茫浑朴,或秀润淡雅,或蓊郁华滋,或萧散清逸,仍都有统一的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他的绘画思想及经验呈现在〔写山水诀〕三十二条着述中,主张师造化,见好山水随时模记,却不以刻画真山真水为目标,而是借山川之形通过笔墨抒情,重在传达主观意境、物外之情。
      吴镇(1280~1354),生于至元十七年,卒于至正十四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海花、竹石。个性抗简孤洁,隐居不仕,卖画卖卜为生,穷困潦倒,故其绘画题材大多为渔父、古木竹石之类。山水画师法董源、巨然而加以变化,却自有深厚苍郁之气,像山石的皴法全从董、巨得其衣 ,树法仍保有若干李成、郭熙的风貌。所作多幅〔渔父图〕都在表现江南名山景色,平静的水面,上有小舟,渔父或鼓棹、或垂论,颇有远离尘俗之感,笔法凝练坚实,水墨圆浑苍润。他的代表作另有〔竹谱册〕共三十二幅,每幅各具姿态,笔法简洁苍劲,以文同、苏赋为取法的最高标准,捕捉天趣自然之妙。
      王蒙(1308~1385),生于至大元年,卒于明洪武十八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吴兴人,曾隐居黄鹤山。善画山水,亦工诗文书法。绘画上受赵孟頫影响,并继承董、巨传统,自出新意,独具面貌。山水画在元代最具有创造性,被后代奉为范本,主题大多表现隐士的隐居生活,葛洪是他所崇敬的理想人物。布局充满,结构繁杂,层次分明,气韵贯通,笔法苍秀,表现出山水的蓊郁华滋,风格多样。喜用枯笔、乾皴,多用解索皴、牛毛皴或细笔短皴,间用小斧劈皴。运墨方面先淡后浓,层层点染。用多种方法表现江南溪山林木的苍郁繁茂和湿润感,晚年笔法渐从苍森勃郁走向萧疏劲健。
      倪瓒(1301~1374),生于大德五年,卒于明洪武七年,字元镇,号云林、幼霞等,无锡人。其家原为富豪,元末社会动荡时,尽散家财,浪游于五湖三泖之间,寄居村舍、寺观,人称「倪迂」。擅长山水、竹石,多以水墨为之。山水初宗董源,后参荆浩、关同,创「折带皴」,山石树木兼师李成。早期山水画风格严整,山石用披麻皴,并用青绿重色敷染,中后期作品则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好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之景,意境萧散简远,运笔似嫩实苍,给予文人水墨画新的发展。画竹自称「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将山水、竹石当作寄兴写意,抒发自我性灵的凭藉。晚岁画境愈趋率略,山水之外,多写竹枝,如同吴镇晚年,藉竹抒写胸臆。
      元四家在绘画艺术的成就是继承传统,并开创新机,宋代的文同、苏赋、李公麟及米芾父子开启文人画的先河,而元四家则树立了文人画的最高典范,融合诗的意境、书的笔法及画的传统,通过对自然的神妙感受,发挥才情,创造崭新的面貌。

--作者:陈章锡

【元四家】 图片鉴赏

元四家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