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寒】的意思和解释
【乞寒】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歌舞名。古代西域风俗歌舞。又称《泼湖乞寒》或《泼寒胡戏》、《浑脱舞》、《苏幕遮》等。最初可能与佛教有关,印度、缅甸都有淋雨,和互相泼水为戏的习俗,印度名《苏幕遮》含有聚会之意。该舞系沿丝绸之路,经中亚诸国(康国),前苏联撒马尔罕,经新疆,龟兹(库车)、高昌(吐鲁番)传到长安称《泼胡乞寒》,可能为泼水节仪式的演变。其后成为群众性规模大的乐舞活动。最早的文献记载,《周书.宣帝纪》:「大成(公元579)十二月甲子,御正武殿集百官及宫人,内外命妇,大列伎乐,又纵胡人乞寒,用水浇沃为戏乐。」《新唐书.西域传》康国条:「以十二月为岁首,尚浮屠法,祠祆神,出机巧技,十一月鼓舞乞寒,以水交泼为乐」可见在中亚撒马尔罕一带,《泼寒胡戏》十分盛行,不但与佛教有关,还和祆教(拜火教)有关。《泼寒胡戏》自北周传入长安之后,至唐尤为盛行,而且流传时间颇久。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四十一:「苏莫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象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或以泥水沾洒行人,或持罗索搭 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停,土俗相传云:常以此法,禳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啖人民之灾也。」新疆库车昭怙厘大寺(即雀离大寺)于二十世纪初出土的乐舞舍利盒(骨灰容器),一般认为系魏晋时物。盒身一周绘有二十一人组成的乐舞队图像。舞者戴魌头假面,有的是猴头兽耳,有的是戴狗魌头长尾,姿态各异,边舞边行进。形式和内容,都与唐慧琳所记极为相近。唐武则天至唐中宗时代,风行一时。《旧唐书.中宗纪》:景龙三年(公元709)十二月「乙酉,令诸司长官向醴泉坊看《泼胡王乞寒戏》」但因此乐舞,裸露形体,颇遭到一些朝臣的反对,《新唐书.宋务光传》及《唐会要.卷三十四》:「神龙二年(公元706)三月,并州清源县尉吕元泰上疏:比见都邑城市相率为浑脱,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之象也,锦秀夸竞,害女工也,徵歛贪弱,伤政体也,胡服相效,非雅乐也,浑脱为号,非美名也……何必裸露形体,浇灌衢路,鼓舞跳跃而索寒也。」至唐玄宗李隆基的时代,乞寒之举仍在进行,先天二年(公元713)十月,中书令张说上疏要求禁止(疏见《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三)至开元元年十月七日,唐玄宗勒令禁断:「腊月乞寒,外蕃所出,渐侵成俗,因循已久,自今已后,无问藩汉,即宜禁断」(《唐会要.卷三十四》)。张说有《苏摩遮》歌辞五首(《张说之文集》)描述了胡王的形象:「摩遮本出海西胡,疏璃宝眼紫髯须,闻道皇恩遍宇宙,来时歌舞助欢娱。亿岁乐!」舞蹈被禁后,《苏摩遮》曲牌仍流传。
--作者:董锡玖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