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华苓】的意思和解释
目录 |
生平
湖北应山人,生在宜昌,父亲为桂系军阀官僚。1949年来台,长期在杂志当了十一年的文艺栏主编,直到1960年,杂志被国民党关闭,遂转为专事写作的作。
1962年一度接编《现代文学》。1964年到美参加爱荷华大学,由诗人保罗安格尔所主持的「国际作家写作坊」,后与安格尔结婚,此组织在1967年正式成立。1968年在南京以
远思为笔名,发表小说<变形记>,此后作品多发表于美国、台湾。
观点
聂华苓很早就尝试现代主义的文学技巧,如1950年发表的<李环的皮包>、<月光、枯井、三脚猫>,都极具现代主义事的实验作品。陈芳明曾说:「聂华苓写出了女性肉体的撕
裂、灵魂的破碎、生命的不完整、生活的不确定。」
此外聂华苓小说的特点大略区分如下:
1.人物生动鲜活:他用许多意识流来塑造人物,让人物不只有外貌,而是深入人物内心的写作。
2.结构精致多样:如《桑青与桃红》的双线并行;《千山万水长流》的时空跳跃。
3.意象贴切鲜明:使用很多的象徵手法。
4.语言优美:配合人物身份,善用比喻、修辞,富节奏感、音乐性。
着作
代表作:短篇集《翡翠猫》、长篇集《失去的精灵子》、《桑青与桃红》、散文集《梦谷集》。其中《桑青与桃红》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融合了寓言体小说、超现实主义、荒
荡派等写作手法,小说以中国现代历史变迁作为背景,透过女主角桑青由大陆到台湾,再从台湾到美国,这些经历从她的希望到破灭以致精神分裂,深刻反映了那些甘愿为旧势
力传宗接代的悲剧。
在此小说,聂华苓有很大的企图心,要将个人命运和家新历史寄托在一起,由女主角桑青改名为桃红,呈现出近代中国的历史悲剧。小说人物设计、场景构思、情节安排,整个
用象徵手法呈现,可说是聂华苓呕心沥血之作。陈芳明教授曾称此作品为「二十世纪的女性流亡图」,赞誉此小说是聂华苓最具时代感与历史感的经典。
评价
被视为留学生文学的重要代表。陈芳明赞誉她的作品:「写出了女性肉体的撕裂、灵魂的破碎、生命的不完整、生活的不确定。」「二十世纪的女性流亡图」。《桑青与桃红》被
亚洲周刊选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之中。
责任编辑人:范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