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嘉】的意思和解释
- 人名。(公元1817~1906)字伯元,号南亭亭长。为清代小说家。光绪年间侨居上海,致力于小说写作,多揭发披露社会黑暗面,藉以讽世。着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等。
目录 |
李宝嘉
李宝嘉,字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生于一八六七年,殁于一九零六年。
生平
他少有才名,擅长诗赋和八股文,曾以第一名中举,却未曾中举,因而对社会抱有不满。三十岁来到上海,先后创办了《指南报》、《游戏报》、《世界繁华报》,这几种报纸经常刊登一些妓馆,戏院的消息及戏谑文字,是有较浓厚文艺气息的小报,为后来文艺报刊先导。他还担任过闻名小说期刊的主编。故后人常称其为「小报界鼻祖」。
着作
《官场现形记》为李宝嘉最长之作,也是四大谴责小说中写得最好。《官场现形记》共六十回,体裁是模仿儒林外史,每一人演述完毕后,即递入他人,是章回小说的变体,由一系列彼此独立的人物故事连缀而成.一九零一年开始,李宝嘉着手写此书并将文章登在「海上繁华报」上。书为完稿作者就病故了,最后一小部分由他的朋友补缀而成。鲁迅概括其内容「凡所叙述,皆迎合、钻营、朦混、罗掘、倾轧等故事,兼及士人之热心于作吏,及官吏闺中之隐情。」《中小学说史略》.着有《庚子国变弹词》、《中国现在记》、《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活地狱》、《海天鸿雪记》等十多种着作。
评价
在晚清谴责小说创作方面,李宝嘉是一位多产而卓有成就的作家,他虽然寄希望于封建统治者的“觉悟”和改良,但痛切地看到社会政治的腐败,广泛运用讽刺手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清末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特别是对清末官场的种种罪恶行径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与鞭挞,在晚清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鲁迅说清末的谴责小说以“南亭亭长与我佛山人名最着”(《中小学说史略》)。
他创作小说的目的在于揭露时弊,洗刷污浊,改进政治,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与他的社会改良主张一致的。他希望学习西方的文明与进步,但不赞成激进的改革,在他的书中,对慈禧亦有谀词,颂扬李鸿章的外交,对帝国主义是庚子国变的真正罪魁祸首缺乏认识,特别是对义和团的反帝本质没有理解,描写成一味烧杀抢掠的“匪人”,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