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曲】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道曲

拼音

dào qǔ

怎么读

【道曲】的意思和解释

【道曲】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唐代宫廷音乐中,与道教典礼或与道教内容有关的乐曲。如〈霓裳羽衣曲〉就是采取道曲音乐的一种法曲。也称为「道调」。
【道曲】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唐代把道教音乐纳入宫廷燕乐系统,称作「道曲」。道教音乐的远源是原始巫术中的降神歌舞,至东汉始逐渐同斋醮仪式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并模仿佛教的呗赞转读,建立自己的音诵仪轨,在东晋葛洪〔抱朴子·道意篇〕及〔太平经〕中有相关记载。北魏时嵩山道士寇谦之,改道教的直诵法为乐诵法,增强经典的宗教感染力。东晋末年时产生同一定仪式相结合的「步虚声」,斋人以次左行,旋绕香炉三匝,使音声通达太上老君的高台,沿用至今。南朝陆修静吸取儒、佛二家礼法,制定斋戒仪范,行斋时须咏诵「步虚辞」,以五言若干句组成,如北周庾信有十首步虚词,每首五言八句至十二句,此后唐、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大量步虚辞产生。
      唐代是道家黄金时代,道教仪轨更有规范,并创立道教的庙堂祭祀乐制,另把道教音乐纳入宫廷燕乐系统,而有「道曲」产生,如〔旧唐书〕记载高宗时曾以「祈仙」、「翘仙」的曲名,命令太常所制新乐曲,理由是因「李氏老子之后也,于是命乐工制道调」。〔新唐书·礼乐志〕说玄宗时,诏道士司马承祯制「玄真道曲」,茅山道士李会元制「大罗天曲」,工部侍郎贺知章制「紫清上圣道曲」,太常卿韦绦制景云、九真、紫极、小长寿、承天、顺天乐之曲。这些乐曲既是首教斋醮之曲,又是太乐署供奉曲,故开元二十四年(736)玄宗有「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之举。又据〔唐会要〕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太乐署供奉曲名中,这些乐曲从西域音乐和汉地民间音乐中采取旋律素材,在传统的「华夏赞」、「步虚声」等音诵之曲外,建立一个新的道教音乐类别。后代道教音乐大受影响,五代时张若海说其时的道教修斋音乐是「广陈杂乐,巴歌渝舞,悉参其间」。宋以后的道教音乐承袭唐制稳定发展。明代曲谱更有规范,逐字标记工尺谱号,用于更为宏大的音乐仪式。明、清之际,道教音乐呈现俗乐化的趋势,「合同笙歌,竟同优戏」。昆曲和粗细十番锣鼓成为江南正乙教道士的斋醮音乐的组成部分。

--作者:陈章锡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