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之舌】的意思和解释
【三寸之舌】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义参「三寸不烂之舌」。见「三寸不烂之舌」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三寸不烂之舌」之典源,提供参考。
◎1《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1>已定从2>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3>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4>。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5>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1) 平原君:赵胜(?~公元前351),战国赵武灵王之子。封于平原,故称为平原君。喜宾客,食客多至数千人,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亦为赵之名相。
(2) 定从:签定纵约。从,通「纵」。
(3) 相:音ㄒ|ㄤˋ。本指视察、仔细看,这里为「看相」的「相」,「不敢复相士」就是不敢再以面貌观察人才能的优劣。
(4) 九鼎大吕:九鼎及大吕均为传国宝器,比喻地位极为重要。九鼎,夏禹所铸的九口大鼎,象徵九州。大吕,周庙大钟。
(5) 强:音ㄑ|ㄤˊ,同「强」。
◎2《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着。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闲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1《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1>已定从2>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3>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4>。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5>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1) 平原君:赵胜(?~公元前351),战国赵武灵王之子。封于平原,故称为平原君。喜宾客,食客多至数千人,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亦为赵之名相。
(2) 定从:签定纵约。从,通「纵」。
(3) 相:音ㄒ|ㄤˋ。本指视察、仔细看,这里为「看相」的「相」,「不敢复相士」就是不敢再以面貌观察人才能的优劣。
(4) 九鼎大吕:九鼎及大吕均为传国宝器,比喻地位极为重要。九鼎,夏禹所铸的九口大鼎,象徵九州。大吕,周庙大钟。
(5) 强:音ㄑ|ㄤˊ,同「强」。
◎2《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着。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闲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三寸不烂之舌」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舌头是说话的主要器官,长约三寸,古人多用「三寸舌」或「三寸之舌」来表示口才。例如《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载,战国时,秦国攻打赵国,首都邯郸被围,情况相当危急。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想联合楚国来抵抗秦国。平原君要从门下食客选二十个人一起去楚国,但挑来挑去只挑到十九人,还剩一个人挑不出来,有个叫毛遂的人便自我推荐,平原君姑且接纳了他。到了楚国,平原君一直不能说服楚王援助赵国。毛遂仗剑向前,向楚王分析情势,义正辞严,气势凌人,楚王便答应与赵国订立盟约。平原君完成任务回到赵国后,赞赏毛遂说:「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我们赵国的地位大大提升,比九鼎大吕还要有分量。毛先生三寸的舌头,真是比百万军力还要强大。」自此便一直将毛遂奉为上宾。另外如《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内容则是表述汉高祖刘邦的军师张良,在协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动了归隐的念头。他推荐萧何担任丞相,并向刘邦表达自己凭着「三寸舌」成为皇帝的军师,位极人臣,已达到一般人最想要的目标了,于愿足矣!所以希望能辞去职务,隐居修道。
书证
- 01.《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源)
- 02.《隋唐演义.第四一回》:「全凭弟三寸之舌,用一夕话,务要说他来同事,方见平昔间交情。」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能言善道,长于言辞的口才。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汉˙扬雄˙解: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亦作三寸不烂之舌、三寸舌。
【三寸之舌】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形容能言善道,长于言辞的口才。《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汉.扬雄〈解?〉:「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也作「三寸不烂之舌」、「三寸舌」。
【三寸之舌】 图片鉴赏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