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曲】的意思和解释
【弥撒曲】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天主教堂所用以赞美基督献身十字架牺牲的精神的合唱歌曲。包括〈慈悲经〉(Kyrie)、〈荣耀经〉(Gloria)、〈信经〉(Gredo)、〈圣赞经〉(Sanctus)、〈羔羊经〉五个乐章。作曲家均用同一拉丁文歌词谱曲。
【弥撒曲】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天主教堂所用以赞美基督献身十字架牺牲的精神的合唱歌曲。包括慈悲经(Kyrie)、荣耀经(Gloria)、信经(Gredo)、圣赞经(Sanctus)、羔羊经五个乐章。作曲家均用同一拉丁文歌词谱曲。
【弥撒曲】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乐曲类型名。弥撒是罗马天主教会最重要的崇拜仪式,它与纪念基督与门徒最后的晚餐有关。弥撒一词是来自崇拜结束前的拉丁文句子《Ite Missa Est》,意为《离开吧,弥撒已完毕》。从七世纪开始教会在正式讲经之前后,都要举行弥撒,利用歌唱、祷告和读经来带领崇拜。弥撒可分两类:特别弥撒和普通弥撒。特别弥撒只在重要节日时才举行,平日皆用普通弥撒。弥撒的过程又分歌唱和朗诵部份,以下列出弥撒的歌曲及朗诵次序。
-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作者:李小华
- 弥撒一词源自罗马,为天主教所行的供神献祭仪式,本为晚餐前祷告之意,后转为礼拜之意,今则为献祭之意,因而在献祭时所用的赞美歌亦用此名。弥撒是天主教会最神圣庄严的仪式,表示对最后晚餐的纪念和它的神秘重现。其名称是由Ite, missa est(直译为离开吧,弥撒已完毕)而来,这是在仪式完毕时所唱的曲子。一般可分为四大类:普通弥撒、安魂曲、婚礼弥撒、教皇大典弥撒。
弥撒曲分为无音乐的朗诵以及有音乐的歌唱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主领弥撤的神父和其助理负责,后一部分则由圣歌队担任。所有项目(每一经)区分为特别朗诵(歌唱)与普通朗诵(歌唱)。特别弥撒的词曲只能用于特殊节日,普通弥撒则可用于任何时日。其形式如下图表所示:
目前一般所称的弥撒曲通常指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五个项目,这些是普通弥撒,一年到头都在使用。自十四世纪开始,就有许多作曲家着力于此。
一四零零年左右,弥撒曲包含十一个项目,有五首特别弥撒,六首普通弥撒。复音时期的作曲家经常创作普通弥撒,以致这五首普通弥撒有时候被视为一体,特别弥撒的歌词比普通弥撒要古老得多,多数源自圣歌。普通弥撒的曲和词何时出现则不一定,例如信经要到一零一四年才成为弥撒的一部分。
一四零零至一六零零年是弥撒曲的主要时期;此时弥撒曲是指整个普通弥撒的复音乐曲,这也就是现今弥撒曲的意义。这些作品以连章(cycle)的形式呈现,藉由崇拜仪式的连接或藉音乐上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的乐章组合在一起。最简易的方法是以相同的音乐作为每一项普通弥撒的开头,尤有进者,则以同一曲调为基础写作各乐章。连章形式的弥撒曲代表作曲家为法国杜飞(Guillaume Dufay, c. 1400~1474)及意大利帕勒斯替那(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1525~1594)。
十七世纪早期,弥撒曲被认为是主要的音乐作品,这主要是因为帕勒斯替那的影响,部分因为弥撤曲的歌词被认为不描述感情,符合当时的风气。十八世纪,特别是在意大利,许多弥撤曲以各种新旧风格写成,甚至以管弦乐、独唱加合唱的形式出现,也有借用器乐与歌剧手法的作品。
十九世纪早期的作曲家将续「交响弥撒曲」的创作,但在此时期最受注意的弥撒作品是安魂曲,其歌词富有戏剧的可能性。这些发展思潮在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布鲁克纳(A. Bruckner)的弥撒作品中开始有所反省,而试图重拾文艺复兴时期的感觉。
二十世纪,弥撒曲创作持续走下坡,但仍有一些重要作品完成,如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与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 1895~1963)的弥撒曲。
--作者:周淑卿
【弥撒曲】 图片鉴赏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