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的意思和解释
【歌舞伎】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一种日本古典戏剧。表演时,演员穿戴古衣冠、绘脸谱,动作和装扮带有夸张性。场上人物只表演动作和说白,另有歌者在旁伴唱。传统剧目中有《劝进帐》等十八出闻名作品,称为「歌舞伎十八番」。
【歌舞伎】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日本传统戏剧,与「能」、「人形净流璃」并称为日本三大古典艺能。歌舞伎起源于十六世纪战国时代的民间流行风俗,形成于十七世纪初德川幕府时期,原本以歌舞为本位的妓女艺能,冠以汉字后,称为「女歌舞伎」,内容包罗各种歌谣曲、舞蹈、模仿等综合物,为当时极为流行的大众艺能,其中尤以出云地方「阿国」一团最为出名。「阿国」以修建神社为名进行巡回演出,然其本质主要沿袭自中世纪以来民俗艺能的歌舞如《念佛踊》、《女舞》等,故诸如此类演出的女艺人通常也兼营游女(妓女)之特种行业;宽永六年(公元1629年)幕府终以妨害风俗为由,禁止女歌舞伎的演出,业界于是将其转化为《若众歌舞伎》,由美少年的舞蹈替代了女性演员的演出;不过到承应后期,仍以风纪上的理由,再次遭到幕府的禁演,此后才促成《野郎歌舞伎》的兴起,演变成为由成年男性反串女角演出,并发展出以故事情节取胜的现今演出形态;自此,歌舞伎获得正式营业执照,在三都「江户、大阪、京都」分别建立剧场演出经营,成为都市的重要游乐之一。大约经过一世纪后的元禄时代(1700年左右)歌舞伎在融合各种表演艺能后,脱离了其原本粗俗的民众娱乐,发展成为现今戏剧完整的演出面貌,且在市川团十郎等多位名演员的努力下,使元禄时代成为歌舞伎的盛世。十七世纪末期十八世纪初期,奠定了艺术美学,诡异和戏谑是其最大特色。相较于《能剧》的古典和闭锁性,歌舞伎则随着时代不断演变其性格,演出也因题材、舞台等演出形式而较具亲和力和开放性,为江户时代民众主要的娱乐,具有浓厚的庶民性,内容较为社会写实。取材于现实社会发生的景象,剧情通常分为「武道事」、「俏事」、「濡事」、「荒事」等段落。「俏事」是指贵族公子落难,街头行乞的情景;「濡事」意指男女交欢的情爱场景;而「荒事」是豪勇之士平定内乱的场面,可说是武打剧。在舞台角色部分,也有主角、丑角、大臣、极恶之人等。如同中国传统京剧脸谱一般,歌舞伎里化妆的色调也表徵角色的性格,通常红、白、黑、蓝是舞台基色,其中蓝色表现角色阴险的性格。
- 《表演艺术》第一期1992年11月。
--作者:张素珠
【歌舞伎】 图片鉴赏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