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郭嵩燾

拼音

guō sōng tāo

怎么读

【郭嵩焘】的意思和解释

【郭嵩焘】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郭嵩寿(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因曾避乱于玉池山,所以晚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卒于光绪十七年。幼时随两位伯父学习;十八岁就读湘阴仰高书院,次年转到长沙岳麓书院,并在那里认识曾国藩,也在那时拜访过唐监,而对其「唯在日用行习之间」的理学相当敬佩。郭嵩寿于二十岁中试举人,但经过第五次会考才中进士。咸丰三年(1853)随僧格林沁协办天津海防,推动洋务,并奏陈〔今日御夷之窍要〕,强调培养外文人才的重要。同文馆成立,他的建议才告实现。但因直言,冒犯权贵,遂引退回乡。直到四十一岁才再入京供职翰林院。其后,曾经协助曾国藩筹办团练,并任上海苏松粮道、两淮盐运使、广东巡抚等;唯以求治过急,因而不见容于当时绅商,且不为朝廷谅解,终遭革职。
      解职后乡居期间,除着作外,任教于长沙城南书院与思贤讲舍,钻研船山学说。于光绪二年(1876)复出,出使英国第一任公使;当时虽负有到英国谢罪的任务,郭嵩焘出使期间仍能不辱使命,而于光绪五年返国。返国后,除着书讲学外,对国事仍很关心,并且都直言不避毁誉。
      由于郭嵩焘对于洋务运动的关心,认为西方各国富强之术具有本末;兴办工业、制造机器为末,而申张公理、严明立法,才是立国之本。他的言论虽为当时守旧派者侧目,但对于后来西学派代表人物薛福成、谭嗣同、严复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教育的看法,主张:「宜先求通商口岸设学馆,求为徵实制用之学」,应是受唐监的影响。此外,认为应派少年才俊出国深造,并应在出国前,先至天津、上海、福建各机械局,考求仪式,通晓语言文字,而后遣赴外洋,各就才质所近,分途学习。他的主要着作有:〔礼记质疑〕、〔大学质疑〕、〔中庸质疑〕、〔绥远征实〕、〔使西纪程〕、〔养知书屋集〕、〔郭嵩焘日记〕等行世。

--作者:蔡碧琏

【郭嵩焘】 图片鉴赏

郭嵩焘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