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的意思和解释
- 乐器名。一种下中音弦乐器。演奏时置于两膝间,左手按弦,用弓拉之。音色壮丽,但较为低沉,为合奏中之重要乐器。
- 乐器名。一种下中音弦乐器,演奏时置于两膝间,左手按弦,右手引弓。音色壮丽而较为低沉,为合奏中之重要乐器。
【造句】大提琴的音色低沉优美,令人如痴如醉。 ◎
大提琴
大提琴是一种弓弦乐器。每条弦之间的音程为纯五度。作为提琴家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的乐器之一,大提琴除可担当独奏外,在室内乐、弦乐团及管弦乐团中多数负责低音弦乐的部分。大提琴最初是两脚夹住、演奏者坐着演奏,后来改良增加金属制的脚棒支撑琴体。演奏者持弓,水平划过琴上的弦,或作拨奏、敲奏等其他奏法。大提琴有五度调音的四根弦:C弦(最低音弦,第四弦;位于乐谱上低音谱表下二线),G弦(第三弦),D弦(第二弦),以及A弦(第一弦;低于中央C);音高比中提琴低八度。大提琴音乐通常使用低音谱号记谱;较高音域时会使用次中音或高音谱号。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在管弦乐曲中大提琴声部经常演奏旋律性很强的乐句,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它也是非常为人们所喜爱的独奏乐器。
结构组成类似小提琴,但琴身大很多,标准高约48英寸,琴弓稍粗且短,定弦比中提琴低八度。使用材质:琴身:木制结构,以槭木和云杉为原材料配合制造的音色最佳;琴弦:金属丝;琴弓:马尾。
发展历史
大提琴是由古代欧洲的膝琴(Viola de gamba)演变而来的,自16世纪以来即流行于世。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乐器的大小一直未能固定下来,经过许多年的实践与改革才算告一段落。
大提琴和小提琴或其他弦乐器家族成员一样,都有四根弦,音域约为四个八度,音高比中提琴低八度(C—G—d—a),乐谱通常用低音谱表,在较高音区有时用中音谱表。大提琴的第一根a弦发音华丽有力,富于歌唱性,第二根d弦,音色较朦胧,第三、四弦(G、C)低沉响亮,能够承受乐队的非常沉重的音响。它的发音原理虽然与中、小提琴相同,但其手指的把位在低音区与小提琴迥然不同,尤其是在高音区时能用拇指把位演奏。至于演奏技巧,由于大提琴在琴身大小、琴弦排列与琴弦长短等方面与小提琴均不相同,因而它的奏法与中、小提琴不同,是夹在两腿之间演奏。演奏时,演奏家将琴身轻轻夹于两膝间,底部以一根可调整高度的金属棒支撑。演奏方式则计有用弓毛拉弦、手指拨弦和用弓杆敲弦。
大提琴乐曲
自17世纪大提琴家多曼尼科?加布里埃利(Domenico Gabrielli)创作了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以来,已有不少作曲家专门为大提琴创作乐曲。如18世纪的维瓦尔第、塔尔蒂尼和莱奥等作曲家,都曾模仿小提琴协奏曲而为大提琴写了不少协奏曲;后来在英国、奥地利与法国等地也相继出现了意大利风格的大提琴协奏曲及其他乐曲。至于18、19世纪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作曲大师们,如海顿、莫札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德沃夏克以及柴科夫斯基等,也都大量写作了大提琴独奏曲、协奏曲和有大提琴声部的室内乐,使这一乐器的性能与技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中最常演奏的有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博克尼尼协奏曲、海顿的D大调与C大调协奏曲、勃拉姆斯为小提琴与大提琴谱写的a小调协奏曲、舒曼的协奏曲、德沃夏克的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罗可哥主题变奏曲》、圣?桑的协奏曲等等。其他如拉洛、埃尔加、柯达伊、兴德米特等近、现代作曲家亦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大提琴乐曲,深受人们的喜爱。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或中音谱号、次中音谱号。
结构组成:类似小提琴,但琴身大很多,琴弓稍粗且短,定弦比中提琴低八度。使用材质:琴身:木制结构,以槭木和云杉为原材料配合制造的音色最佳;琴弦:金属丝;琴弓:马尾。
乐器特色: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是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的 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但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语中被拼作Violoncello,后来逐渐简写为Cello。 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着称,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适合扮演各种角色: 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间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 大提琴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作曲家赋予其表现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个大提琴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响乐队中的任何其他乐器都相形见绌。
大提琴的历史
参考资料
维基百科
- 乐器名。大提琴是由古代低音维奥尔琴(Viola de Ganba)演变而来。在管弦乐中,它属于低音提琴乐器,比中提琴低一个八度。四条弦的音高为:C音、G音、D音、A音,演奏时把琴放置在双腿中央,用一个小金属管架在琴柱下方,以便支撑。在交响乐团中,大提琴排在低音提琴之前,有时它可和低音提琴齐奏。在弦乐三重奏、四重奏和五重奏中,它负责低音部分。很多作曲家都曾为大提琴写下不少独奏曲和协奏曲,其中最有名的是巴赫(J. B. Bach, 1685-1750)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拉洛(E. Lalo, 1823-1892)、圣桑(C. Saint-Sa?ns, 1835-1921)、贝多芬(L. V. Beethoven, 1770-1827)、布拉姆斯(J. Brahms, 1833-1897)、舒曼(R. Schumann, 1810-1856)、高大宜(Z. Kodaly, 1882-1967)、辛德密特(Hindemith, 1895-1963)等都写过大提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作者:李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