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的意思和解释
【序曲】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于歌剧开幕前所奏的管弦乐,用以准备开幕或暗示剧情者。单乐章的管弦乐曲,可以独立演奏。比喻事件的开端。如:「在主席宣布大会开始后,今年的运动会立即拉开序曲。」
【序曲】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一种音乐体裁。为歌剧开幕前所奏的乐曲,用以准备开幕或暗示剧情之用。也可成为独立的作品。
【造句】这幕戏开场的序曲,曲调非常优美动听。 - 借指为一切行为或事件的开端。
【造句】这次的争吵是促成他们婚姻破裂的序曲。
【序曲】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音乐类型名。一、序曲是歌剧或有戏剧性的大型的声乐作品,在开幕前,由管弦乐团奏出的乐曲。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在启幕前都由管弦乐团演奏一段称为Sinfonia 或Introduzione的序曲,同时期也有些序曲用为戏剧行动前之前奏。最早期歌剧还没正式的序曲出现时,只由歌唱者先一段开场白。孟特威尔第(C. Monteverdi, 1567-1643)在《奥菲欧》(Orfeo, 1607)中,首先把一段触技曲置在开场白中演奏,并承传文艺复兴时代贵族的宫廷娱乐演出前奏出一段鼓号曲之传统。十七世纪后期始称为Sinfonie的意大利序曲,其形式可为一段简短的和弦导奏,亦有发展成多段式类似奏鸣曲或歌曲体(Canzona)的序曲。到后半期威尼斯歌剧的序曲分为两个乐段(或两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二拍子,第二乐章为三拍子,并用小号演奏为主。1681年亚力山大.斯卡拉悌(A.Scarlatti, 1660-1725)发展出一种新形式快-慢-快三乐章序曲(最后的快乐章多数采用吉格舞曲或快梅吕哀舞曲)这种三乐章序曲,后成为意大利序曲的标准。1658年法国宫廷作曲家兼舞蹈大师卢利(J. B. Lully, 1632-1687)在他芭蕾作品《阿尔斯狄安纳》(Alcidiane)中,应用了一种只含两个乐章的序曲,法文称为Overture,其第一乐章为慢板2拍子,以符点音符节奏为其特色。第二乐章为快板,采用复格式三拍子或混合拍子。当第二乐章近尾段时,乐曲又渐回到第一段之素材,形成类似二段式的形态,这种二段式序曲成为法国序曲的标准。法国序曲是来自宫廷芭蕾的进场曲,另一方面也受到阿勒曼、库朗舞曲和威尼斯的二段序曲之影响。后来德国和英国的作曲家也采用法国序曲于其组曲作品中,如巴赫(G. S. Bach, 1685-1750)的四首管弦乐组曲都使用序曲为乐曲之标题。1730年左右,意大利序曲又发展成拿坡里序曲,这种序曲的形式是把第二乐章省略或缩减成一个短的节句,然后直接导入第三乐章,因此形成类似奏鸣曲的呈式部和再现部。莫札特(W. A. Mozart, 1756-1791)在他的歌剧《费加洛婚礼》(The Mariage of Figro, 1786)中采用一个乐章的序曲,把最后结尾舞曲抽出,代之以第一段的快板主题,这种一个乐章的序曲又称为反始序曲(Da Capo Overture)。反始序曲也被应用在十八世纪的神剧和清唱剧中。葛路克(C. W. von Gluck, 1714-1787)于1750年曾使用一乐章序曲,但后来他又回复使用传统的三个乐章序曲。他强调音乐与戏剧相融,注重用序曲来表现及预告歌剧的情节,其观念影响到后来的海顿(F. J. Haydn, 1732-1809),莫札特和贝多芬(L. van Beethoven, 1770-1827)。古典时期的序曲结构。常使用奏鸣曲式,以慢的导奏为开始,有类似交响曲第一乐章之倾向。浪漫时期的序曲越来越注重使用歌剧的主题为序曲之音乐素材。如韦伯(C. M. von Weber, 1786-1826)的《魔弹射手》(Der Freischütz, 1821)之序曲。这种主题式的观念也影响到后来小歌剧(Operetta),清歌剧和音乐剧中之杂曲式序曲。有些作曲家如贝利尼(V. Bellini, 1801-1835),多尼才悌(G. Donizetti, 1797-1848),和华格纳(R. Wagner, 1813-1883),却采用不同的独立形式序曲,如前奏曲及自由形式的导奏曲,于其歌剧作品中。二、音乐会序曲,这是十九和二十世纪的音乐曲目之一,这种乐曲使用歌剧的序曲形式,可能是受文学、历史或其他相关艺术之启发,但完全是以音乐形式的表现为主。例如孟德尔颂(F. Mendelssohn, 1809-1847)的《仲夏夜之梦序曲》(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826),白辽士(H. Berlioz, 1803-1869)的《洛马狂欢节》(Roman Carnival, 1843)和《海盗》(The Corsair, 1831)等。
-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作者:李小华
- 序曲是一种作为歌剧、神剧或其他较长大音乐作品前导的管弦乐曲,有时也可能是为音乐会演出所谱写。
最早期的歌剧通常只有开场白(prologue),而无序曲。后来十七世纪中期的威尼斯歌剧(Venetian opera)中的序曲则包括了两拍子的慢乐章及其后的三拍子快乐章。威尼斯歌剧中的这种序曲的结构成为后来鲁利(J.B. Lully, 1632~1687)、浦赛尔(H. Purcell, 1659~1695)与韩德尔(G.F. Handel, 1685~1759)等人所创作之法国式序曲(French overture)的范本。在德国,序曲所指的是管弦乐组曲的开头曲子,结构也如同法国式序曲一样。十七世纪晚期,在拿坡里(Naples)发展出一种新型的意大利式序曲(Italian overture),由司卡拉第(A. Scarlatti)定型。意大利式序曲包含了三个不很长的部分(快-慢-快),这种结构后来成为奏鸣曲(sonata)的雏形。
十八世纪的前半期中,法国式序曲与意大利式序曲呈现并存的情形,但由于交响曲(symphony)与奏鸣曲成为标准曲式的缘故,法国式序曲在一七五零年代左右即逐渐消逝,只有意大利式序曲尚存在于古典时期(Classical period)。葛路克(C.W. Gluck, 1714~1787)与莫札特(W.A. Mozart, 1756~1791)将序曲发展为单一乐章,并把序曲与歌剧中的主题连接,使歌剧序曲具有实质的意义。一般来说,在一七九零年至一八二零年间,序曲的标准形式多为奏鸣曲形式,包括缓慢的序奏与快速的乐章,很少重覆与旋律的发展。
在华格纳(R. Wagner, 1813~1883)于一八四五年创作〔汤豪瑟〕(Tannhauser)之后,庄歌剧(serious opera)中长大的序曲逐渐为短小的前奏曲(preludes)所取代,但序曲在喜歌剧(comic opera)或轻歌剧(operetta)中仍然可见,之后成为在音乐会中演出的作品。简言之,十九世纪的序曲多为独立的管弦乐作品形式,或为歌剧的序曲,或为奏鸣曲式乐章,或为自由的序曲形式,许多闻名的序曲多出自此时期。如孟德尔颂(B.F. Mendelssohn, 1809~1849)的〔芬加尔洞窟〕序曲(the hebrides)、白辽兹(H. Berlioz, 1803~1869)的〔罗马狂欢节〕序曲(le carnival romain)及布拉姆斯(J. Brahms, 1833~1897)的〔大学节庆序曲〕(academic festival overture)等。
--作者:方永泉
【序曲】 图片鉴赏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