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子思

拼音

zǐ sī

怎么读

【子思】的意思和解释

【子思】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孔子之孙孔汲的字。参见「孔汲」条。
【子思】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子思(公元前492~前431)名汲,孔子之孙。父鲤,字伯鱼,早卒。子思尝受业于曾子,传承其祖父孔子的道统,若〔中庸〕一书共四十九篇,上接尧、舜、禹之微言而发明其未发,下开孟轲性善之说,而得孔门心学之真传。
      子思论性,言简而精,〔中庸〕首章开宗明义即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其意在于指陈:天生人而赋之以形,即命之以性;而此性有善而无恶,循此善性而行,不假外求,即为「率性」,亦即是「道」。此道不出仁义礼智范围;而所谓「修道」,也就是品节仁、义、礼、智无过不及的中庸之道,这便是「教」。
      〔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种慎独工夫要从求放心做起,求放心在于无妄,无妄在于慎微。子思所讲的慎独之声,原于曾子,所以〔中庸〕与〔大学〕相表里;〔中庸〕是原理论,〔大学〕是方法论。慎独的工夫,就是不敢苟且,是诚意,与〔大学〕诚意正心之功是一贯的。
      〔中庸〕又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所说的大本,是指天下之理,皆根于性而生,由心体而出,所以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至于所谓达道,是指仁义礼智都循本性而行,乃是天下所共由之道,所以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
      以上所论,中以体言,和以用言,体用自出一原。能致中和,则万物各得其所,各遂其生,而仁者浑然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念杀机,则龙蛇起陆,一念中和,则生趣盎然。故君子修身,先养性情之本原,以消除戾气。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就是这意思。
      子思家境贫困,有朋友送他粟米,子思受下二车;又有朋友送他樽酒束修,子思不受。送酒的人就说:「你受人家粟米,而不收受我的酒脯,是辞去少的而收受多的,于义则无名,于分则不全;你居然这样做,是什么理由呢?」子思说:「我不幸而贫于财,到了困乏的程度,恐将达到绝先人之祀的地步。我收受粟米,是因为人家周济我困乏;你送我的酒脯,是奢侈品,于饮宴的时候才用得到。我现在正在闹穷,没有饭吃,如果参加饮宴,是不义的。我完全是度义而行,并不是生了分别心,受多而不受少。」子思又说:「我认为富贵是很容易做到的,而有人竟不能做到。我们要知道:不取于人谓之富,不辱于人谓之贵,不取不辱,可以算是富贵了。」
      曾子对子思说:「从前我侍从夫子游于诸侯,夫子未尝失人臣礼;而圣道尚不能行。现在我看你有傲世子的心,难怪你到处碰壁,为人所不容。」子思则说:「时移世异,各人情况不同。当我先君之际,周制虽毁,但君臣各自固守本位,上下相持,自成一个体系,要想宣扬圣道,如不执礼以求之,那就说不过去。今天下诸侯,全以实力相争,竞招英雄来辅助保护自己,这已到了得士则昌,失士则亡的时候,我若不自抬身价,别人就将低估我,我若不自大,别人便将看轻我。舜、禹揖让,汤、武用师,各人手法不同,这乃是各人的时代不同,时势使然。」
      胡母豹对子思说:「你太自大,所以和别人合不来,为什么不顺应时世,稍为迁就一些?」子思说:「大非所病,不大才是病;我不愿为了迁就别人,毁道以求容。」于是他奔走齐、鲁、宋、卫之间,德高和寡,终未能见容于世。乃返鲁教授门人,并着书立说;除〔中庸〕外,尚有〔礼坊记〕、〔表记〕、〔缁衣〕三篇,也是子思的着作。
      子思言行,见于〔孟子〕一书者颇多,另〔檀弓〕、〔说苑〕亦皆有记载。年六十二岁卒,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入祀圣庙,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列为配享第三位,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加封为沂国述圣公,明嘉靖时罢其封爵,但称述圣。

--作者:程运

【子思】 图片鉴赏

子思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