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不附体】的意思和解释
【魂不附体】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魂魄脱离肉体。语本《南史.卷三二.徐嗣伯列传》。后用「魂不附体」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魂飞魄散」
典源
《南史.卷三二.徐嗣伯列传》常有妪人患滞冷,积年不差。嗣伯为诊之曰:「此尸注也,当取死人枕煮服之乃愈。」于是往古冢中取枕,枕已一边腐缺,服之即差。后秣陵人张景,年十五,腹胀面黄,众医不能疗,以问嗣伯。嗣伯曰:「此石蚘耳,极难疗。当取死人枕煮之。」依语煮枕,以汤投之,得大利,并蚘虫头坚如石,五升,病即差。后沈僧翼患眼痛,又多见鬼物,以问嗣伯。嗣伯曰:「邪气入肝,可觅死人枕煮服之。竟,可埋枕于故处。」如其言又愈。王晏问之曰:「三病不同,而皆用死人枕而俱差,何也?」答曰:「尸注1>者,鬼气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滞2>。得死人枕投之,魂气飞越,不得复附体,故尸注可差3>。石蚘者久蚘也,医疗既僻,蚘虫转坚,世间药不能遣,所以须鬼物驱之然后可散,故令煮死人枕也。夫邪气入肝,故使眼痛而见魍魉,应须邪物以钩之,故用死人枕也。气因枕去,故令埋于冢间也。」
(1) 尸注:病名,症状为腹痛胀急,不得喘息,上攻心胸,旁攻两胁,或垒块涌起。
(2) 沉滞:积闷而不流畅。
(3) 差:音ㄔㄞˋ,通「瘥」,病癒。
(1) 尸注:病名,症状为腹痛胀急,不得喘息,上攻心胸,旁攻两胁,或垒块涌起。
(2) 沉滞:积闷而不流畅。
(3) 差:音ㄔㄞˋ,通「瘥」,病癒。
典故说明
古人相信活人的身上有精气,即是灵魂,死时才会离开人的身体。有时候人因为受到极大的刺激,变得极为慌乱,或是失去知觉,就好像魂魄暂时离开了身体,这时人们就用「魂不附体」来形容这种情形。在所引典源中,提到有位妇人久病不癒,徐嗣伯诊断之后,研判这是一种叫做「尸注」的病,用死人的枕头煮水服用就可以痊癒。后来王晏知道这件事,就问徐嗣伯原因。徐嗣伯回答︰「尸注这种病是因为被鬼气缠身,用死人枕煮药服用,鬼气就会散去,不会再附于人的身上。」这里的「魂气」是指外来的鬼气,而非指人自身的魂魄。后来「魂不附体」这句成语就由这里演变而出,而「魂」却转移为人自己的魂魄。自己的魂魄不附在自己身上,极度惊吓所致。因此,「魂不附体」就用以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
书证
- 01.《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风过处看时,也不见了酒保,也不见有酒店:两人立在墓堆子上,吓得两个魂不附体。」
- 02.《三国演义.第八回》:「不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百官魂不附体。」
- 03.明.杨柔胜《玉环记.第三二出》:「我小子但听见一声炮响,唬得魂不附体,怎生上得马。」
- 04.《喻世明言.卷一八.杨八老越国奇遇》:「传说倭寇一路放火杀人,官军不能禁御,声息至近,唬得八老魂不附体。」
- 05.《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陆氏看罢,吓得冷汗直流,魂不附体,心中懊悔不及。」
- 06.《野叟曝言.第四四回》:「说时便迟,那时却快,齐向素臣等身上,张牙舞爪、鼓翅舒箝,趁着那沙威火焰,泼风也似的直罨过来。众人魂不附体、走投无路。」
- 07.《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苗酋吓得魂不附体,忙调两百苗兵,带了标枪,前去抵敌。」
- 08.《醒世姻缘传.第六二回》:「谁知郎氏见了乌大王,吓得魂不附体;见了高相公,就如阎王降小鬼一样。」
- 09.《镜花缘.第四三回》:「适值林氏走来,听见此事,见了丈夫包裹,又见江氏惊慌样子,只吓的魂不附体,知道其中凶多吉少,不觉放声恸哭。」\\u001a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灵魂脱离肉体。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自主。三国演义˙第八回:不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百官魂不附体。初刻拍案惊奇˙卷三:猛见他抬起头来,东山仔细一看,吓得魂不附体,只叫得苦。
【魂不附体】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灵魂脱离肉体。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自主。《三国演义.第八回》:「不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百官魂不附体。」《初刻拍案惊奇.卷三》:「猛见他抬起头来,东山仔细一看,吓得魂不附体,只叫得苦。」
【魂不附体】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灵魂脱离肉体。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自主。
【造句】她每次看到蟑螂就吓得魂不附体。
【魂不附体】 图片鉴赏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