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鸿词科】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鸿

繁体

博學鴻詞科

拼音

bó xué hóng cí kē

怎么读

【博学鸿词科】的意思和解释

【博学鸿词科】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博学鸿词科为历代帝王对优学之士,特别开科抡才而举行之直接考试。据[清史稿校注·选举志]载:制科者,天子亲诏以待异等之才。唐、宋设科最多,视为优选。清代科目取士,垂为定制。其特诏举行者,曰博学鸿词科、经济特科、孝廉方正科。若经学,若巡幸召试,虽未设科,可附见也。……(康熙)十七年(1678),诏曰:「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备顾问着作之选;……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不论已仕、未仕,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亲试录用。其内、外各官,果有真知灼见,在内开送吏部,在外开报督、抚,代为题荐。」嗣膺荐人员至京,诏户部月给廪饩。明年三月,召试体仁阁。凡百四十三人,赐宴,试赋一、诗一,帝亲览试卷,取一等二十人、二等三十人。命阁臣取前代制科旧事,查议授职。寻议:「两汉授无常职;晋上等授尚书郎;唐制策高等授尊官,次等予出身,因有及第、出身之目;宋分五等,一、二等皆不次擢用,三等为上等,恩数视廷试第一人,四等为中等,视廷试第三人,皆赐制科出身,五等为下等,赐进士出身。」得旨,俱授为翰林官;……俱入史馆,纂修[明史]。
      博学鸿词科于清康熙年间开科一次后,历数十年未再举行,直至雍正十一年(1733)下诏荐举召试,但延至高宗即位后才举行一次。据[清史稿校注·选举志]载:雍正十一年,诏曰:「博学鸿词之科,所以待卓越淹通之士,康熙十七年,特诏荐举,召试授职,得人极盛。数十年来,未尝广为搜罗。朕延揽维殷,宜有枕经葄史、殚见洽闻、足称鸿博之选 ,当特修旷典,嘉予旁求;…朕临轩亲试,优加录用。」诏书初下,中外大吏以事关旷典,相顾迟回。逾年,仅河东督臣举一人,直隶督臣举二人,他省未有应者,诏则诸臣观望。高宗即位,再诏督促。……乾隆元年(1736)御史吴元安言:「荐举博学鸿词,原期得湛深经术、敦崇实学之儒,诗赋虽取兼长,经史由为根柢。若徒骈缀俪偶,推敲声律,纵有文藻可观,终觉名实不称。」下吏部议,定为两场,诗、赋外,增试论、策。九月,召试百七十六人于保和殿,赐宴如例。……取一等五人……授编修,二等十人……授检讨、庶吉士。二年,补试体仁阁,首场制策二,二场赋、诗、论一。取一等万松龄,授检讨;二等张汉授检讨,朱荃、洪世泽授庶吉士。
      由上可知,博学鸿词科为自唐、宋以来之制科,其有别于科举,以诗、赋、策论为主;乃起于皇帝对优学之士特予拔擢之意,故历朝均授予高职;清代以异族统治,虽仍开科网罗博学之儒,惟基于政治稳定目的,授以修撰明史之职为主,亦见渐失原意。

--作者:叶宪峻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