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境】的意思和解释
【处境】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所处的情境。如:「处境窘迫」。
【处境】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所处的境况。
【造句】他处境堪怜,急需外界伸出援手。
【处境】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处境」一词是当代存在哲学家海德格(M. Heidegger, 1889~1976)用以说明「此有」(Dasein)所要开显的三个「存在结构」中的第一重结构,余两重结构为「理解」(verstehen)与「言说」(Rede)。海德格认为,所谓的「处境」是产生于当一个作为「此有」的人被带至他所在的情况(Da)时的「基本存在方式」,这种「处境」包括内在与外在的意义。
在海德格的分析中,「此有」的存在性徵就是一种「在有」(In-Sein)或是「在世存有」。此处「在世」的意义是指「此有」虽然居住于世间,但并非全然孤独的存有,必然要与世界(在海德格的用法中,是指「此有」所理解的精神世界)发生关系。因此,「此有」所具有的「在有」性,并不只是空间上的「在」某一处,也包括了此有对于自己与精神世界所具有的「开显性」。
海德格分析「此有」开显自己及世界的三个存在结构(或开显方式)处境、理解与言说,首先是处境的开显,理解则随处境的开显而一并出现,接下来再随着处境与理解的开显,言说亦随之出现。也就是说,在「此有」的整个开显过程中,首先显示出自己的处境,接下来对显示的处境加以理解,最后再把所理解的对自己说出。在海德格的看法中,这三重存有结构(或开显方式)不是并行互不相涉,而是以前述方式重叠着。
海德格并进一步说明了「处境」对于「此有」所具有的意义。认为「此有」的处境具有下列的特性:(1)现实性(Faktizit?t)。这种现实性除了表示出「此有」的「在有」性外,也指出了「此有」必须认清自己与现实世界的不可脱离性。(2)被投掷性(Geworfenheit)。「此有」会感到自己不知其何由而来,也不知其何所去。由于这种被投掷性会使人感到无可逃避的无奈。(3)恐惧感(Furcht)。即「此有」受到威胁时所生的感觉,这种威胁可能来自事物,也可能来自别人,但恐惧的最后仍不脱对于「此有」自身所构成的威胁。(4)焦虑(Angst)。与恐惧不同的是,焦虑的对象并不确定,因为其对象包括了「在世存有」本身。当「此有」身处焦虑的处境时,他是孤零零地面对自己的「在世存有」,虽然在表面上衣食无虑,但他仍感到无法安定,只感到世间事物的沈落,这世界变得无关紧要。海德格将「焦虑」称为「基本处境」,认为透过焦虑可显示出「虚无」,使人能体会到自己的有限性。
海德格提出「处境」观念,旨在扭转西方哲学中过分重视理性认知的错误。自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始,西方的主流思想大都以为理性认知是此有开显的唯一途径,海德格的「处境」说则强调理性认知的理解系基于对「处境」的理解,使得西方思想中固有的「理解」观产生了彻底转变。固然部分学者批评海德格思想有倾向主意说之嫌,但海德格的学说在西方哲学的发展上仍有其地位存在。
--作者:方永泉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