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规】的意思和解释
所谓「常规」,可说是学生在班级日常生活中讲求秩序、依循一定步骤的行为之纪律,以维持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流畅,且此行为纪律必须符合教师或学校的期望。在国外,亦有学者对班规下定义者,如:
1. Evertson:教师行为的一般标准或期望(general standard or expectation for classroom behavior)。其包括教师接受的、认可的、应许的及期望的教师行为和教师不认可的、不允许的、禁止的教室行为。
2. Cangelosi:班规是指教师认可的行为和禁止的行为,最好是以正面行为来叙述,因为班规订定后,教师和学生都会很认真地遵守,所以班规的订定,其语义要明确。
3. Canter:班规市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期望。教师对学生行为很多,教师应从中选出最重要的三至五条,并以可观察的具体行为订定。
故班规事班级中的社会规范,是为班上学生的行为规范设定限制的,用以引导学生能自动自发地限制并约束自己的行为以符合常规-即教师或学校的期望;班规亦是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规律行为,教师期望学生均能知晓且遵守的规定。从消极面而言,班规是用以维持时间、空间、活动、事件及人的角色之秩序及规律;从积极面而言,则是在培养学生尊重团体规约、自动自发遵守规约的能力,及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目的
从学校运作及团体需求来说:班规的目的就是在维持班级秩序、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正式管道、及发挥社会的功能。
1. 确保学习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2. 避免干扰别班上课。
3.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及对待客人时应有合宜的礼仪。
4. 使学生专心学习、不适当的行为和违规的行为减到最少。
关键字
中文关键字: 行为的一般标准或期望
英文关键字: general standard or expectation for classroom behavior
参考资料:
林进财着。班级经营理论与策略, 1998年9月,页61-62,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班规是指班级常规,亦即规范学生在班级活动的行为规则;其制订过程,系在班级导师指导下,全班学生讨论、表决通过后订定。班规内容因各校各班情境不同而有差异;一般而言,大约包含;
(1)班级作息时间:(2)上课态度;
(3)服装仪容;
(4)教室秩序;
(5)师生及同学间的关系;
(6)班级教室的清洁工作;
(7)班级座位编排;
(8)教室布置;
(9)班级公物保管与使用;
(10)班级荣誉与纪律;
(11)班级团体活动等。
班规执行的原则包括:
1.班规的执行或实施,除了导师要积极而彻底的实施外,并应寻求各有关教师及学生自治干部的协助。
2.导师应以身教代替言教,以身作则。
3.任何一项班规,在执行或实施前,必须让学生了解班规的目的、内容、实施(执行)方法与步骤,并得到学生的认同。
4.在实施或执行前,尽可能先订定详细计划,在实施或执行中,如遇特殊情境,经师生多数同意,可适度调整,以切合实际情境并符合学生需要。
5.在执行或实施中,学生有良好的表现,则给予公开赞美与表扬,以收见贤思齐与相观而善之效。
6.在实施或执行过程中,不作不必要或太烦琐的要求,但对所规定的事项要贯彻到底,以免养成学生投机心理。
7.师生之间及同学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才可增进班级的向心力。
8.对班级内较为特殊的学生,或有吸引力的同侪团体,应掌握了解其行为动机,改正其行为缺失,以免影响班规执行或实施的成效。
--作者: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