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险为夷】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化險為夷

拼音

huà xiǎn wéi yí

怎么读

近义词

转危为安、转败为胜

【化险为夷】的意思和解释

【化险为夷】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转化危险为平安。语本唐.韩云卿〈平蛮颂〉。
典源
唐.韩云卿〈平蛮颂〉(据《全唐文.卷四四一.韩云卿》引)惟大历十二年,桂林象郡之外,有西原贼率潘长安,伪称安南王。诱胁夷蛮,连跨州邑,鼠伏蚁聚,贼害平人。南距雕题交趾,西控昆明夜郎,北洎黔巫衡湘,弥亘万里,人不解甲。天子命陇西县男昌领桂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持节招讨,斩首二百余级,擒获元恶并其下将率八十四人,生献阙下,其余逼逐俘虏二十余万,并给耕牛种粮,令还旧居。统外一十八州牧守,羁縻反覆,历代不宾,皆受首请罪,愿为臣妾。嘉其自新,俾守厥旧。商农渔樵,各复其业;悼耋鳏寡,各安其宅。变氛沴1>为阳煦2>,化险阻为夷途3>。五岭之人,若出元泉而观白日,如蹈烈火而蒙寒冰。书上闻,优诏嘉焉。公卿百辟,将校耆艾,咸愿歌颂勋烈,以铭于石。

(1) 氛沴:疫厉、祸害。沴,音ㄌ|ˋ,恶气、灾病。
(2) 阳煦:光明、温暖。煦,音ㄒㄩˇ。
(3) 夷途:平坦的道路。夷,平坦。
典故说明
吐蕃本是中国西部古老游牧民族羌人的一支,早就和中原的汉人有往来,唐朝时的接触亦颇为频繁,太宗贞观年间,更与唐宗室通婚和亲。安史之乱后,唐的国际地位出现了变化,西南防务无暇顾及,自此边疆民族常乘机侵扰边境。代宗广德元年,吐蕃一度攻入长安,使代宗东逃至陕州,后在郭子仪的领兵抗御下,吐蕃虽然退兵,却仍时常威胁京畿重地及陇右、剑南诸地。大历十二年,吐蕃又来犯,朝廷派崔宁应战,告捷,据史书载:「破吐蕃十万,斩首八千,生擒九百人。」 韩云卿〈平蛮颂〉一文即记此事。文中赞颂唐王朝对战败部族的处置极为妥当,使为恶者受到应有的惩处,自新者得到适合的嘉勉,「变氛沴为阳煦,化险阻为夷途」,即把原有的灾祸之气转变成和煦的暖阳,坎坷堪忧的前途改造成平坦的道路。后来「化险为夷」从这里演变而出,被用来形容转化危险为平安。
书证
  • 01.明.倪元路《儿易内仪以.卷二.谦卦》:「以谦积谦,以谦召福,聚德至盛,化险为夷,裒益之义也。」
  • 02.《大清会典则例.卷一三四.工部.都水清吏司.下尾神州庙后旧存牐》:「河流纡折,波浪汹涌。……设船救济,化险为夷,以便行旅。」
  • 03.清.沈起元《周易孔义集说.卷一六.坎下离上》:「按《易》象皆寓家也,一坎耳。变水而为酒,是化险为夷、易危为安之象。」
  • 04.清.孙奇逢《读易大旨.卷三.第一二章》:「故六十四卦利贞者,无非易简无私之理而已,知险知阻,所以化险为夷,化阻为平也。」
  • 05.《孽海花.第二七回》:「以后还望中堂忍辱负重,化险为夷;两公左辅右弼,折冲御侮。」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转化危险为平安。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以后还望中堂忍辱负重,化险为夷,两公左辅右弼,折中御侮。
【化险为夷】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转化危险为平安。《孽海花.第二七回》:「以后还望中堂忍辱负重,化险为夷,两公左辅右弼,折中御侮。」
【化险为夷】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造句】幸好有朋友的协助,才让我得以化险为夷,逃过一劫。

【化险为夷】 图片鉴赏

化险为夷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