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问】的意思和解释
【设问】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假设问题,或假设的问题。修辞学上指讲话行文时,忽然由平叙的语气变为询问的语气。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是设问的语气。」
【设问】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讲话行文时,忽然由平叙的语气变为询问语气的修辞法。用以提起篇旨,制造文章余韵,构成前后呼应,或加强语文气势。如唐朝杜牧〈清明〉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以问句「借问酒家何处有」提起「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情景。
【设问】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所谓设问,是指作者将想要传达的情意,不以普通叙述的手法,而改用询问的口气表现,使文章激起波澜,让读者格外注意。(注一)
目录 |
种类
提问
- 凡是提醒下文而问,便叫提问,数于自问自答的设问。(注二)如:
- 1.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 2.梁启超<学问之趣味>:「问我忙什么?忙的是我的趣味。」
-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激问
- 凡是激发本意而问,叫做激问,属于问而不答的设问,答案往往在问题的反面。如:
- 1.蓝阴鼎<饮水思源>:「要是上头没有水不断地来,下头的水又有甚么用呢?」
- →「要是上头没有水不断地来,下头的水是没有用的。」
- 2.<木兰诗>:「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两兔傍地走,不能辨我是雄雌。」
- 3.《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求仁而得仁,不怨。」
悬问
- 凡是作者内心确实存有疑惑,而刻意将此疑惑悬示出来询问读者的一种设问,便叫悬问。此种设问,既没有答案,又不容易想出答案,只觉弦外有隐约余音,让读者去寻思揣摩。如:
- 1.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2.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螘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3.吴延玫<火鹧鸪>:「你不知道那声音是来自地下,还是来自天上?」
参考资料
- (注一) 董季棠着:《修辞析论》,益智书局,1985年11月三版。页103-114。
- (注二) 蔡宗阳着:《应用修辞学》,万卷楼图书,2001年5月初版。页90-111。
- 相关教学资源(数位教学资源入口网)教育Wiki入口
关键字
- 中文关键字:设问
- 英文关键字:question
【设问】 图片鉴赏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