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的意思和解释
【至善】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极为完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子家语.卷二.好生》:「期于至善,而不袭其为。」
【至善】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极为完善。
【造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
【至善】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至善」在〔大学〕里有「止于至善」一句,意为一个最理想的境界。「至善」是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伦理学中常见的概念,指道德的最高目的,是所有人都寻求的最高的善。但对于「至善」的解释,各派的伦理学家则说法不一。
柏拉图(Plato, 427~347 B.C.)认为「至善」就是善的理型,是理型世界(World of Ideas)中最高的理型,也是一切道德的最后依据。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则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是区别其他一切存有的主要标志,理性的活动就是人的本性,因此,发挥理性的功能--理智沉思就是至善;此外,人的各种功能或才能都发挥到完满的境地也就是至善,就是幸福。人生的目的即在求得至善,至善就是幸福。
幸福主义(或快乐主义)伦理学家德谟克里特斯(Democritus, 460~370 B.C.)、伊比鸠鲁(Epicurus, 314~270 B.C.)等人则以为生活的目的是幸福或快乐,幸福即是至善。但是幸福并不是指官能享受,而是指心灵的宁静、精神的愉悦。中世纪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大师圣多玛斯阿奎纳(ST. Thomas Aquinas, 1225~1274)认为真正的幸福只存于上帝,称为最高幸福,也就是至善。上帝赋予人一种自然的倾向,即寻求全福,必须不断地接近上帝才能达到,得近上帝就是人的至善。
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认为至善是最完美的道德境界,是道德和幸福的精确配合。康德说:「德性……也就是至上的善。但是还不是完全圆满之善,还不是有限的理性存有的欲望官能的一个对象,因为要想成为这个对象,还需要加上幸福才行。」康德认为从古希腊哲学时期开始,伦理学上便有何谓「至善」的争论。斯多噶学派(Stoics)以为德性是至善;伊比鸠鲁学派(Epicureanism)把幸福视作至善。康德以为这两种学说都是片面的。为了调和唯动机论和功利主义、禁欲主义和幸福主义的冲突,康德以「至善」概念来解决这个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Antinomie),把「至善」的实现推到了「物自身」(thing-in-itself)的世界。
康德把「至善」作为最高的道德目标。善就是在不受任何偏爱的影响下,完全出于「应该」而在实践上是必然的行为。善行不在于获得什么利益,而在于它所作出的牺牲,在于完全出自「应该」的道德律令。要使道德法则成为自身绝对至善,而不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就必须把人当作道德的主体,看作自身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每个人服从自己的且普遍的道德法则,从而实现绝对的意志自律和自由。此概念可说是十八世纪德国政治理想的一种表现。
--作者:刘贵杰
【至善】 图片鉴赏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