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化】的意思和解释
【同化】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渐变成相近或相同。民族传统不同的个人或文化体系,在接触后,被溶入社会上占支配地位的文化,而改变其原有的习惯与观念,且接受了新环境与新观念融化的社会过程。语音上两个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连在一起,而变为相同或相似的音,此语音变化称为「同化」。
【同化】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渐变成相近或相同。
【造句】在长期受到汉族文明同化中,如何去保存原住民特有的文明是重要课题。
【同化】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在文化方面,「同化」一词,源自拉丁字assimulare(意思为促成相似),后来之人类学者与社会学者即以「同化」指「族群相遇后,一族群逐渐变成与另一族群相似的过程和结果」。
同化是一种原素改变、合并于其他元素而成的过程。以社会学而言,所要研究的原素是文化,所要研究的过程是一种文化为另一种文化所吸收及合并。同化也可说是个人或团体习得其他团体的文化的过程,个人生活于原属的团体之中,接受团体的态度和价值观、思想和行为模式,而同化于所属的团体。一个团体接受另一团体的生活方式,而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是团体的同化。
同化之前,有一相似的过程,称为「涵化」(acculturation)有些学者认为这二个名词为相似词,有些则认为二者之过程重叠但仍有分别。涵化是同化的初步,同化是涵化的最后阶段。涵化之发生系当一文化团体与另一文化团体相接触时,窃来或借入某些文化原素而并入本文化,并将本文化加以改变。两个团体相接触,其影响往往是双向的。文化上的弱势团体常向强势团体采借,可是强者亦会有向弱者借入之情形,如文明的白人接触原始的土人时,同时表现「授」与「受」双重身分,双方互相采借对方之文化特质。
优势文化的某些特质为另一文化团体所采用,犹如铺好一条路,等着劣势文化去吸收。某些文化特质,只要两个团体接触,即能传播。美洲印第安人很快地从白人学会饮酒和开枪,而美洲早期移民也效法印第安人吃马铃薯、玉蜀黍和其他食物。同理,美国的新移民,几乎一登陆就穿美式服装。借用文化特质是涵化而非同化,不过涵化是走向同化的必经之路。同化是人类不同族群团体(ethnic groups)接触的结果,其过程由初始接触,到竞争和衡突,然后调适,最后同化。完成整个同化过程,可能要经过几个世代之久。
达成同化的快慢与接触的性质有关,发生于初级接触的同化,如在家庭或亲密团体的同化,最自然而迅速。共同的语言为初级接触所必需,因为同化有赖于沟通,而沟通需要共同的语言。文化的交流有助于两个族群团体相互了解对方的态度、价值和情操,乃至于形成共识。另一方面,次级相触,即间接的和外表的接触,只能产生顺应,不能产生同化。
一个团体被同化到何种地步,由多种因素而定,如文化遗产的性质、人数的多寡、与主体文化的接触、经济的适应、隔离的程度等。波肯(R.E. Porkand)和米勒(H.A. Miller)在〔旧世界特质的移植〕(Old World Traits Transplanted)一书中主张,在美国的外来移民终久要被同化的,因为他们不能永远保存自己的文化。
同化是自然的,不需要助力的过程,迟缓而渐进,主要是一种调适过程,为顺应的一种,如两个族群团体,各有其文化遗产,一优一劣,劣者在优者影响之下,不知不觉地舍己从人,于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获得解决。优势团体允许劣势团体加入,并采用某些文化特质,可能产生文化的新生命力,对于优势文化的发展亦有助益。
某些因素会促进同化,某些因素则会阻碍同化。有利于同化的因素,至少有下列六种:(1)容忍;
(2)平等的经济机会;
(3)优势团体以同情态度对待弱势团体;
(4)接受优势文化的影响;
(5)少数族群和多数族群的文化有相似性;
(6)混合或通婚。阻碍同化的因素,也有下列四种:(1)生活的孤立情况;
(2)优势团体的优越态度;
(3)两个团体间种族和文化的差异太大;
(4)多数族群迫害少数族群。
戴维(M.R. Davie)在〔世界移民〕(World Immigration)一书中指出,美国公立学校是促进移民同化的一大因素;移民所生子女的美国化及移民本身的间接美国化,公立学校的功绩不容抹煞。戴维认为另一种同化的力量是「外观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of externals),外来移民一入境美国就在外表上模仿当地人民,用同样的家俱、用具、汽车、穿同样款式的服装。但根据戴维的看法,人数众多、缺少教育、封闭的心态等则是同化的阻碍因素。
至于少数族群同化的层次,高登(Milton M. Gordon)在〔美国生活中的同化〕(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一书中,把少数族群同化入主流社会的过程,分为七个阶段:
1.文化或行为的同化:意指少数族群以主流社会的方式为导向,以改变自己的文化模式;
2.结构的同化:意指少数族群大规模地进入主流社会的派系、俱乐部及各类机构等初级团体中;
3.婚姻的同化:即弱势族群与强势族群之间大规模地通婚;
4.认同的同化:意指弱势族群发展出对强势族群的认同;
5.态度上接受的同化:指偏见消失;
6.行为上接受的同化:意指差别待遇消除;
7.公民的同化:意指价值和权力的衡突终能消除。
在发展心理学方面同化是皮亚杰(J. Piaget)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之一,指个体将外在的刺激或讯息,纳入既有的认知结构或相关的基模中,形成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个体透过不断「同化」与「调适」(参见「调适」)以维持个体的平衡,两者是认知结构与环境适应的主要历程。「同化」与「调适」的结果会拓展认知结构,即促使认知结构的发展。
依皮亚杰的观点,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认知结构亦不断的改变。当外在的刺激或讯息与内在认知结构相一致时,亦即相平衡时,会把外在讯息加以吸收,同化而纳入现有认知结构之中。但是当外在的讯息刺激与内在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便会失去平衡。此时即使使用既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讯息,也无法同化,所以必须改变或调适既有的认知结构去顺应新的刺激。故认知结构具有动力性与改变性,透过一再的「同化」与「调适」,使认知结构不平衡趋于平衡,所以认知结构由简单、粗略变得更复杂、更精致。经过这样的历程,个体的认知便一再的扩展与成长。
--作者:张秀雄
【同化】 图片鉴赏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