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的意思和解释
【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同仇」,一致对抗仇敌。语出《诗经.秦风.无衣》。「敌忾」,抵御怨恨的人。语本《左传.文公四年》。「同仇敌忾」指共同抵御仇敌。
典源
1、「同仇」:《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1>。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2>。
(1) 同袍:战袍共同穿用。表示与民同欲。
(2) 同仇:一起征伐仇敌。表示与民同怨。 2、「敌忾」:《左传.文公四年》卫甯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荅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诸侯敌王所忾1>而献其功,王于是乎赐之彤2>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觉报宴3>。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
(1) 敌王所忾:诸侯们一致抵御天子痛恨的人。忾,音ㄎㄞˋ,愤恨。
(2) 彤:赤红色。
(3) 以觉报宴:为表彰功劳而以宴乐酬赏。觉,音ㄐㄩㄝˊ,表明。
(1) 同袍:战袍共同穿用。表示与民同欲。
(2) 同仇:一起征伐仇敌。表示与民同怨。 2、「敌忾」:《左传.文公四年》卫甯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荅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诸侯敌王所忾1>而献其功,王于是乎赐之彤2>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觉报宴3>。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
(1) 敌王所忾:诸侯们一致抵御天子痛恨的人。忾,音ㄎㄞˋ,愤恨。
(2) 彤:赤红色。
(3) 以觉报宴:为表彰功劳而以宴乐酬赏。觉,音ㄐㄩㄝˊ,表明。
典故说明
「同仇敌忾」系由「同仇」及「敌忾」二语组合而成。「同仇」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内容是说:即使没有足够的衣服,仍然可以共穿战袍,整理武器,一起杀敌。描述了慷慨赴战的志气,反映战士之间的友谊,从穿衣到杀敌,都愿意患难与共。「敌忾」则是出自《左传.文公四年》,内容叙述甯武子婉转批评了鲁国僭用天子的歌乐。卫国的甯武子到鲁国访问,文公设宴款待,席间文公命乐工们演奏〈湛露〉和〈彤弓〉两首诗歌。甯武子没有辞谢,也没有赋诗应和,按当时的外交礼节而言,是很失礼的。于是文公派管理礼宾事务的官员私下探问原因,甯武子说:「我以为那两首诗歌是乐工为了练习而演奏的,因为它们是演奏于天子的宴会。以前诸侯在正月时,前往京师向天子朝贺,天子设宴奏乐,此时赋〈湛露〉,就表示诸侯愿意共同抵御天子所痛恨的人,为天子效命。天子因此赐给他们红色和黑色的弓、箭,以彰显他们的功劳,并设宴乐酬赏。现在我只是奉命来继续两国的友好关系,承蒙君王赐宴,岂敢触犯大礼而自取罪过呢?」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同仇敌忾」,用来指共同抵御仇敌。也作「敌忾同仇」。
书证
- 01.《平定金川方略.卷一四》:「上谕内阁曰:『朕自御极以来,大臣中第一受恩者,莫如讷亲。金川虽云小丑,而老师糜饷,克捷无期。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
- 02.《平定台湾纪略.卷五六》:「林爽文籍隶漳州,竟至于诱集匪徒,肆行滋乱。究之涵濡德泽、同仇敌忾之义民,所在皆是。」
- 03.《诗义折中.卷四.伯兮》:「观〈伯兮〉之诗,一言『为王前驱』则义不旋踵。虽妇人、女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心,所谓四国有王,于此见之矣。」
- 04.《万寿盛典初集.卷三三.恩赉》:「古未有不恤兵而能制胜禽敌者。……身家之念重,则营伍之恩薄,欲万人齐心,同仇敌忾,岂不难欤!」
- 05.清.赵翼〈阅邸抄贼至利川邑令尹英图约邻邑周景福纠集乡勇截杀数千大获全胜喜赋〉诗:「勒成部伍如军令,战死沙场亦鬼雄。都是国家培养出,同仇敌忾到儿童。」
- 06.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五.讷亲》:「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同仇,一致对付仇敌。见同仇条。敌忾,抵御所恼恨的人。见敌忾条。同仇敌忾指共同抱着愤恨心情,齐心同力抵抗敌人。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五˙讷亲:金川虽云小丑,而老师糜饷,克捷无期。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
【同仇敌忾】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同仇,一致对付仇敌。参见「同仇」条。敌忾,抵御所恼恨的人。参见「敌忾」条。同仇敌忾指共同抱着愤恨心情,齐心同力抵抗敌人。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五.讷亲》:「金川虽云小丑,而老师糜饷,克捷无期。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
【同仇敌忾】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共同抱着愤恨的心情,齐心同力抵抗敌人。
【造句】八年艰苦抗日,全国同胞就是靠着一颗同仇敌忾的爱国心,终获最后胜利。
【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
一、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二、语译
同仇:共同对敌。
敌:对抗,抵拒。
忾:愤怒。
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三、故事内容
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分为三节,可以反覆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的战袍就是你的。
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 「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
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文王对宁俞在
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问他是什么原因。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同恨,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 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
如今我们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敌忾」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四、相似反义词
1. 近义词
- 戮力同心
- 合力攻敌
2. 反义词
- 同室操戈
- 自相残杀
五、造句
将士们热血滔滔、同仇敌忾,这场战争必胜无疑。
【同仇敌忾】 图片鉴赏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