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耳不闻】的意思和解释
【充耳不闻】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塞住耳朵,装作没听见。※语或本《诗经.邶风.旄丘》郑玄.笺。后用「充耳不闻」形容拒绝或不愿听取别人意见。△「不闻不问」
典源
※《诗经.邶风.旄丘》郑玄.笺1>《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2>充耳3>。」郑玄.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
(1) 笺:注释的一种。
(2) 褎如:即「褎然」,服饰华美的样子。也可引申为态度傲慢自大的样子。褎,音|ㄡˋ。
(3) 充耳:塞住耳朵。亦指古冠冕旁的瑱玉,下垂及耳。
(1) 笺:注释的一种。
(2) 褎如:即「褎然」,服饰华美的样子。也可引申为态度傲慢自大的样子。褎,音|ㄡˋ。
(3) 充耳:塞住耳朵。亦指古冠冕旁的瑱玉,下垂及耳。
典故说明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期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而成,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为中语文学总集之祖。郑玄是东汉闻名的经学家,治学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之集大成者。郑玄解说《诗经》,宗于《毛传》,如果《毛传》讲得不明确、太简略,郑氏便加以补充发挥,或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了不和《毛传》原有注文相混,便称为「笺」,好像今天人读书有自己意见时,写在一张纸条黏在书上的「笺识」。《诗经.邶风.旄丘》这篇诗是在抗议卫国君臣对避难来卫的黎国君民不理不睬。郑玄对这里「叔兮伯兮,褎如充耳」的解说较为清楚,大意是说:「叔、伯这些卫国君臣,穿得很华丽,显出一股高高在上傲人的气势,但是对于黎国君民呼救的声音,却装作没听见。」「充耳」在此有两层意思,它本来可以指冠冕垂于耳旁的玉饰,在此又可以指声音进入了耳朵(,却不闻不问)。后来就从这里演变成「充耳不闻」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塞住耳朵,装作没听见。亦用来形容拒绝或不愿听取别人意见。
书证
- 01.清.李渔《奈何天.第三零出》:「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 02.《大马扁.第四回》:「(康有为)志在把些政治言论打动余成各来听。奈余成各视他如见肺肝,任他说得天花乱坠,总如充耳不闻。」
- 03.《官场维新记.第九回》:「这里袁伯珍只装做充耳不闻,一面出了告示,按户收起捐来。」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塞住耳朵,装着没听见。形容故意不理会或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清˙李渔˙奈何天˙第三十出: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充耳不闻】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塞住耳朵,装着没听见。形容故意不理会或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清.李渔《奈何天.第三零出》:「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充耳不闻】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装着没听见。形容故意不理会或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造句】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导,他却充耳不闻,一意孤行。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