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的意思和解释
【自以为是】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自认观点与做法正确,不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语出《孟子.尽心下》。△「同流合污」
典源
#《孟子.尽心下》1>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2>,合乎污世3>,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絜,众皆悦4>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1) 典故或见于《荀子.荣辱》。
(2) 同乎流俗:志同于世俗的人。
(3) 污世:污乱的人世。
(4) 悦:喜爱。〔参考资料〕 《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忧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
(1) 典故或见于《荀子.荣辱》。
(2) 同乎流俗:志同于世俗的人。
(3) 污世:污乱的人世。
(4) 悦:喜爱。〔参考资料〕 《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忧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
典故说明
「自以为是」即自认为是,指自我主观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孟子.尽心下》中,万章问孟子,为什么被大家公认是忠厚老实的人,孔子认为是伤害道德的贼呢?孟子回答说:「这种人你举不出他哪里不对,即使觉得他可恶,却无从攻击起。随世浮沉,平时看起来忠厚老实、行为廉洁,大家都喜欢他,但在他的主观意识中认为自己都是对的。这样的人看似有德,本质上却是无德,所以说是伤害道德的贼。」后来「自以为是」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指自认观点与做法正确,不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书证
- 01.《孟子.尽心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源)
- 02.《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
- 03.《朱子语类.卷三五.论语.泰伯篇》:「若执着一见,便自以为是,他说更入不得,便是滞于一隅,如何得弘。」
- 04.《聊斋志异.卷五.郭生》:「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 05.《镜花缘.第八四回》:「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别人看着,口里虽然称赞,心里却是厌烦。」
- 06.《三侠五义.第一八回》:「郭槐自以为是都堂,应宣读圣旨,展开御封。」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自认为自己的观点与做法皆正确,不肯虚心的接受别人意见。孟子˙尽心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镜花缘˙第八十四回: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别人看着,口里虽然称赞,心里却是厌烦。
【自以为是】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自认为自己的观点与做法皆正确,不肯虚心的接受别人意见。《孟子.尽心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镜花缘.第八四回》:「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别人看着,口里虽然称赞,心里却是厌烦。」
【自以为是】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认为自己的观点与做法皆属正确,不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造句】一个人纵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不能凡事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自以为是】 图片鉴赏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