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的意思和解释
【性命】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生命。《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文明小史. 第一零回》:「身上的肉也没有了,再过两天,只怕性命也难保了。」哲学上指万物的秉性天赋。《易经.乾卦.彖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唐.孔颖达. 正义:「性者,天生之质,若刚柔迟速之别;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夭寿之属。」
【性命】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生命。
【造句】这是性命攸关的事,不可不慎。
【性命】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性与命均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重要范畴。据〔易·乾彖〕载:「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孔颖达〔疏〕曰:「性者天生之质,若刚柔迟速之别。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夭寿之属。」性为天所赋予,而命是指一切自然运作与变化的道理。程颐说:「在天为命,在人为性。」视性命为一体。三代之时,命也含有上帝之命的意思,称为天命。〔尚书·商书·汤誓〕云:「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成汤伐桀归于天命号召,周武讨纣亦效之。天命有其自然运作的道理,政权之兴替即然,而且不能随意加以拂逆转变。所以〔诗经·大雅·文王〕一方面说「天命靡常」,一方面又说「骏命不易」。
上述天命的思想对儒家有深远的影响;但儒家论赞天命除接受殷周时代天帝之命不可勉强违逆的观念外,已将讨论的重点置于人事用功之上。孔子以了解天命、敬畏天命、顺天命为君子之修养,如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孔子也把追求理想、宣扬道统(人事)的成效归诸天命,所以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儒家对天命的思想一直到孟子、荀子才有较明确的阐释,同时也与「性」的概念发生密切的关联。孟子云:「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又谓:「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为」和「致」都代表人为力量。天命是客观的决定力量,非个人的努力、愿望可强求,但人类本身所有积极性的主观力量不但不应放弃,更应加以充分发挥,这便是存心养性、修身立命之说。孟子认为人类内在的主观力量便是人人所具有的、先验而纯粹的至善之性,亦即所谓仁义礼智四端。本善之性受自天命,是以顺天命之道在于发扬人性中至善的本性。
然而性虽受于天命却可以超越天命的价值,因此孟子进一步认为,为了实践仁义道德,甚至连生命也可以放弃。换句话说,发扬善性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命中的夭寿、穷达、贵贱、贫富。孔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论点可以说把人性的价值推崇到了极致。后世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中的道德哲学大抵承袭此一思想而加以发挥。
荀子对于性命之说另有发挥。荀子谓:「节遇之谓命。」是视命为环境中机遇而至的客观力量,人固然无法违逆天时自然之运行,但也不能坐俟天命改变。正因客观力量不足恃,只有奋起力行,把握主观的自我力量,才能克服环境限制,发挥人的价值。所以荀子主张:「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但荀子对于性的观点和孟子有所不同。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又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而且断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因此人类社会应有严格的礼法规范,藉以约束人性中为恶的倾向,积善不息乃能成就道德人格,是为「化性起伪」。由此可见,相对于孟子强调性命的同一性,荀子则着眼于性命的对立性。
在先秦诸子中,道家抱持着顺其自然、「安之若命」,墨家则对天命的命定论思想加以批判、否定。儒家人文主义中的性命思想,不论是孟子存心养性的「立命」之说,或荀子化性起伪的「制命」之说,总是抱持较为积极但不失其中庸之道的看法。同时道德教育的功能在儒家也都比道、墨等家思想更受到肯定与重视。〔中庸〕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可为「性命」之总结。
--作者:陈惠邦
【性命】 图片鉴赏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