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底柱】的意思和解释
【中流底柱】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义参「中流砥柱」。见「中流砥柱」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中流砥柱」之典源,提供参考。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1>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特猏,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2>于河,鼋3>衔左骖4>,以入砥柱之中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5>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视之则大鼋之首也。若冶之功,也可以食桃,而无与同人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1) 典故或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
(2) 济:过河、渡河。
(3) 鼋:音ㄩㄢˊ,动物名。似鳖而大,背甲近圆形,散生小疣,暗绿色,腹面白色,前肢外缘和蹼均呈白色,生活于河中。
(4) 骖:音ㄘㄢ,古代在车旁驾车的两匹马。
(5) 挈:音ㄑ|ㄝˋ,提、举。〔参考资料〕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1) 典故或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
(2) 济:过河、渡河。
(3) 鼋:音ㄩㄢˊ,动物名。似鳖而大,背甲近圆形,散生小疣,暗绿色,腹面白色,前肢外缘和蹼均呈白色,生活于河中。
(4) 骖:音ㄘㄢ,古代在车旁驾车的两匹马。
(5) 挈:音ㄑ|ㄝˋ,提、举。〔参考资料〕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中流砥柱」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中流砥柱」原作「砥柱中流」。《晏子春秋》书中记载一则「二桃杀三士」的故事:齐景公手下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对人傲慢无礼,于是晏子上谏言请求齐景公杀掉他们,并且献上计谋说:「不如赏赐他们三人两颗桃子,谁功劳大就可以吃桃子。」三人为了证明自己功劳大,争着要得到桃子,最后三人都因为争桃感到羞愧自杀而亡。其中古冶子在夸耀其功勋时说:「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大意是:我曾经和国君一起渡河时,遇到一只鼋,牠咬住车子左边那匹马的脚,拖着潜入砥柱山那段湍急的水流中。这里的砥柱山位于三门峡东,根据《水经注》记载,当年大禹治水时,这座山因为挡住水道而被凿开,之后河水流到这里就分流而过,这座山就像根巨大的柱子,屹立于黄河急流之中,所以取名为砥柱。后来「中流砥柱」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独立不挠、能担当重任支撑大局的人。
书证
- 01.宋.朱熹〈与陈侍郎书〉:「方群邪竞逐、正论消亡之际,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然若中流之底柱。」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