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恶不赦】的意思和解释
【十恶不赦】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十种不可赦免的重罪。典出《隋书.卷二五.刑法志》。后用「十恶不赦」形容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典源
《隋书.卷二五.刑法志》高祖既受周禅,开皇元年,乃诏尚书左仆射、勃海公高熲,上柱国、沛公郑译,上柱国、清河郡公杨素,大理前少卿、平源县公常明,刑部侍郎、保城县公韩濬,比部侍郎李谔,兼考功侍郎柳雄亮等,更定新律,奏上之。其刑名有五:一曰死刑二,有绞,有斩。二曰流刑三,有一千里、千五百里、二千里。应配者,一千里居作二年,一千五百里居作二年半,二千里居作三年。应住居作者,三流俱役三年。近流加杖一百,一等加三十。三曰徒刑五,有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四曰杖刑五,自五十至于百。五曰笞刑五,自十至于五十。而蠲除前代鞭刑及枭首轘裂之法。其流徒之罪皆减从轻。唯大逆谋反叛者,父子兄弟皆斩,家口没官。又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1>之制,而颇有损益。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2>,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
(1) 后齐:即北齐(公元550~557),北朝诸朝之一。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高欢次子高洋篡东魏自立,国号齐,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县),据有今山东、山西、河南各省及辽宁西部。初期实力在北周之上,其后诸帝骄淫,宠信小人,终为北周所灭,史称为「北齐」。
(2) 不道:违背正道。指杀死没有犯死罪的一家三人、支解屍体、制造蛊毒、厌魅的重罪。
(1) 后齐:即北齐(公元550~557),北朝诸朝之一。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高欢次子高洋篡东魏自立,国号齐,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县),据有今山东、山西、河南各省及辽宁西部。初期实力在北周之上,其后诸帝骄淫,宠信小人,终为北周所灭,史称为「北齐」。
(2) 不道:违背正道。指杀死没有犯死罪的一家三人、支解屍体、制造蛊毒、厌魅的重罪。
典故说明
据《隋书.卷二五.刑法志》载,隋文帝开皇年间,朝臣根据前代旧法制定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等五种刑法,并且采纳及增删北齐十大恶刑的条目,按上「十恶」这个名称,分别是: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大罪刑。规定只要是犯了这十大罪刑其中一种,和因为杀人已经被判刑确定的人,即使遇到皇帝大赦天下,也不在赦免罪刑的范围之内。后来这个典故被浓缩成「十恶不赦」,用来形容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书证
- 01.宋.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五.韩绦宣抚陕西》:「应陕西河东路罪人除却谋改,斗己杀人至十恶不赦外,余死罪,下减一等。」
- 02.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我才看头一宗文卷,就与老夫同姓。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俺同姓之人,也有不畏法度的。」
- 03.《大清会典则倒.卷一二五.刑部.秋.钦恤》:「十二月钦奉恩诏,除十恶不赦外,犯法妇人尽行赦免。」
- 04.《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七零.雍正六年六月》:「夫大、小官职皆国家名器所关。假冒之人,欺君罔上,盗窃名器,其罪较十恶不赦者,亦不为轻,理应不淮援赦。」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十恶不赦】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形容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十恶不赦】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形容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造句】这个流氓坏事做尽,真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十恶不赦】 图片鉴赏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