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尺谱】的意思和解释
【工尺谱】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一种中国记录乐谱的方法。约产生于隋唐时代,由管乐器的指法记号逐渐演变而来。常见者用上、尺、工、凡、合、四、乙,依次记写七声。也称为「笛色谱」、「管色谱」。
【工尺谱】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音乐术语。中国传统记谱法。因用工、尺等文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其历史悠久,在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写本《唐人大曲谱》(所用谱式为宋人所称的讌乐半字谱)即为工尺谱的体系。工尺谱最初可能是由管乐器的指法符号演化而成,经过宋代的俗字谱(如南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的旁谱、张炎《词源》中的管色应指字谱、陈元靓《事林广记》中的管色指法谱),至明清时期,发展为通行的工尺谱,广泛应用于民间歌曲、器乐曲、曲艺、戏曲等乐种中。工尺谱不用小节线,只以板眼〔见板眼〕记号来表示强弱拍,其书写方式分立式、横式、斜式三种,传统书写方式系直行由上而下,自右而左,如立式(又称玉柱谱)、斜式(又称蓑衣谱)等皆属之。工尺谱与简谱音高对照如后:
- 《中国音乐词典》。
--作者:郭玉茹
- 工尺谱是我国传统记谱法,用十个汉字表示不同音高,不同唱名,并标以板眼符号,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其历史悠久,从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写本唐人大曲谱,经过宋代的俗字谱,一直发展到明、清以来通行的工尺谱,由于流传的时期、地区、乐种不同,因而所用音字、字体、宫音位置、唱名法等各有差异。现今通行的工尺谱字为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do、re、mi、fa、sol、la、si,其低八度谱字将六、五、乙,改作合、四、一,故共有十个汉字。其余各字均以末笔向下撇表示低八度,如上低八度作「 」。低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撇,如上改作「 」。其次,高八度时谱字末笔上挑,或加偏旁「亻」,如上的高八度作「 」,或作「仩」。高两个八度时,谱字末笔双挑,或加偏旁「ㄔ」,如上作「 」,或作「 」。谱字除上述正体字外,也有手写体,称作草体。工尺谱传统书写方向,系直行由上向下,自右向左。今亦有仿照简谱式横行自左而右者。
工尺谱的谱字,只表明相对音高,其简拍下节奏统称为板眼,主要有一板三眼4/4,一板一眼2/4,有板无眼1/4,1/8,及无板无限四种。板眼符号写在谱字的右边,如一板三眼的第一拍为板,符号是「X」,第二拍是头眼,符号是「.」,第三拍是中眼,符号是「o」,第四拍是末眼,符号是「.」。一板一眼的第一拍为板,第二拍为眼,与一板三眼的板和中眼相同。有板无眼只用板的符号,无板无眼只记工尺字谱,不记板眼符号。
--作者:陈章锡
【工尺谱】 图片鉴赏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