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学派】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永康學派

拼音

yǒng kāng xué pài

怎么读

【永康学派】的意思和解释

【永康学派】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永康学派是南宋讲求实学的一派;专言事功,前无所承,崛起于孝宗年间(1162~1189)。因其代表人物陈亮的祖籍在浙江永康,所以称为永康学派;又因学者称亮为龙川先生,故又称龙川学派。成员有陈亮的弟子喻民献、喻偘、喻南强、吴深、林慥、陈颐、郎景明、方坦、陈桧等。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宇同甫,号龙川,生于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光宗绍熙五年。因重视功利,排斥性命之学,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相对立,故与叶适所代表的永嘉学派,时人并称为事功派。陈亮监于南宋的残破,不甘心作一道学家,决定走上读史、明经、经世的救国道路,所着〔英豪录〕、〔三国纪年〕、〔史传序〕等书多为读史心得,反映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在〔经书发题〕中就用功利实学的思想改造儒学、排斥道学。二十六岁应试未取,连上〔中兴五疏〕,提出反对和议、争取中兴的建议,未受理睬。九年后,又连续三次上疏,批判主和派的错误,提出改革措施,触犯部分官僚的利益,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前后两次逮捕入狱。就在淳熙十一年(1184),他第一次出狱后,朱熹作书指责他「平时处于法度之外,不闻儒生礼法之论」,并劝告陈亮「绌去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以醇儒之道自律,免于人道之祸。陈亮开始作书答辩,两人书信往来三年之久,展开历史上闻名的「王霸义利」之争,震惊当时学术界,也因此确立了永康学派的历史地位。
      陈亮的学术思想,坚持道在事中的世界观,认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反对朱熹「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的命题,把道还原为依存事物,而并非作用于事物的客观规律。也反对陆九渊将「万物皆备于我」解释为「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而说「一人之身,百工之所为具」,经由百工提供物质财富,才能维持个人的生命。其次,陈亮主张「实事实功」的认识论,须先穷究天地造化之物,考察古今沿革之变,才能从中发现历史发展规律,藉以具体把握朝代兴衰的原因;不赞成朱熹强调先验之理的推演,以理为本的路物致知说。陈亮又认为治史的目的是「期于开物成称,酌古理今」,为了现实才须研究、认识历史。为学目的是「学为成人」,而非作一醇儒。
      陈亮的政治思想,坚持王霸并用,因为王道即师道,乃是运用道德教化进行统治;霸道即君道,乃是运用政治法律制度进行统治。前者是以仁义孝悌教化天下,后者是以礼乐刑政匡正天下,二者应该交修并用,当然霸道仍是本源于王道,重视霸道作为一治理国家的手段。这是针对朱熹等道学家赞美三代,贬抑汉、唐的谬论而发。其次,陈亮主张限制君权,皇帝应将一切政事付之公议,并给予中央及各部以较大的权力,使得财自阜、兵自强、利自兴、守自固,才能国富兵强。复次,在选拔、使用人才的观点上,要对各方面德才兼备的人才破格任用,大胆提拔,且知人善任,用而勿疑,久任而不拔,因此对教育、用人选举制度须进行改革。
      陈亮主张的教育内容超出儒学的范围,他说:「亮口诵墨翟之言,身从杨朱之道,外有子贡之形,内居原宪之实。」认为即使异端独到之见,亦具有启发心智的作用。其次,教育还须结合南宋社会的现实问题,诸如兵法、山川形势、水利、度量权衡、官民商农以及选举利弊等事功知识。其三,国君应给教育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而且学校要成为讨论学术、参议时政的场所。其四,主张实用、实学的学风,在教育目标上,人必须有益于社会,而社会也必须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条件,因人具有多样性,同时有物质及道德的需求,人的聪明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识别及证实,故必须注重人才的事功表现。
      总之,事功派想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各方面的改革,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在教育目标上希望培养道德与事功能力兼备的领导人才,在教育内容上则对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特别重视。在理学空疏之际,可谓空谷足音。

--作者:陈章锡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