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相和歌

拼音

xiāng hè gē

怎么读

【相和歌】的意思和解释

【相和歌】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乐曲名。为两汉及魏晋对民间歌曲作艺术加工所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最初不用任何伴唱、伴奏,后一人唱,三人和,也有以乐器与歌曲相和的。伴奏的乐器除歌者所执的节鼓外,常用的有琴、瑟、琵琶、笛、筝、笙等。
【相和歌】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在西汉至魏、晋时期,乐府对北方民间歌曲进行艺术加工,并加上管弦乐器的伴奏,衍变成相和歌。相和歌有几种类型:最初的表演形式是徒歌,梁沈约〔宋书·乐志〕云;「凡乐章古辞之存者,并汉世街陌讴谣。」又云:「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前者即是指不用任何伴唱伴奏的民间歌曲,后者是指发展为相和形式,由击节鼓者主唱,并由管弦乐器更叠相和,是相和歌的典型方式。若未用丝竹乐器,人声与打击乐器相伴和,可追溯更早,如〔史记·刺客列传〕载:「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又如〔庄子·大宗师〕所记「磋来桑户」之歌,宋玉〔对楚王问〕所记「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则是人声伴唱的形式。
      相和歌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是人声伴唱,二是人声与打击乐器相伴和,三是用管弦乐器伴和人声。而当以人声伴唱为主要形式的相和歌广泛流传,造就稳定的歌调之后,才有乐府相和歌的繁荣,乃至于其后作品的结集。〔宋书·乐志〕记录了部分大曲歌辞,有十三支曲调、十六首歌辞,其中惟六首汉代古辞,其他是魏武帝、魏文帝之辞,而歌辞名称和歌曲名称不一定相同,一首歌调可用不同的乐调来伴和,一首乐调也可以伴和不同的歌调。相和的正式乐曲可分为引、曲、大曲三类。「引」即引子,一般没有歌唱,仅为管弦乐器合奏。「曲」指中、小型乐曲,大多数是声乐曲,含有多段歌辞,一般有乐器伴奏,另外也有众人帮腔的「但歌」。「大曲」指多段体的大型歌舞曲,也称「相和大曲」,包括艳、趋、乱三个部分:「艳」是华丽婉转的抒情性段落,音乐、舞蹈较优美;「趋」是比较紧张的部分,及「乱」是结束性段落。至于伴奏乐器,在汉代无明确记载,其后通常用笙、笛、节鼓、琴、瑟、琵琶等乐器,有时加「箎」,节鼓有时改用「筑」。

--作者:陈章锡

【相和歌】 图片鉴赏

相和歌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