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雍正

拼音

yōng zhèng

怎么读

【雍正】的意思和解释

【雍正】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职官名。周代掌割烹的官。《仪礼.特牲馈食礼》:「雍正作豕。」清朝世宗的年号(公元1723~1735)。
【雍正】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雍正(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第五个皇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生平

雍正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胤祯,是清兵入关后的第三代皇帝,为康熙的第四子。雍正的生母乃满洲正黄旗人乌雅氏,是康熙宠妻,时为德嫔,后晋封为德妃。按清宫规矩,亲生母子不得同居一室。因此,幼年的雍正则由孝懿仁皇后亲自在宫中扶养,「而不像若干皇子养育于乳母或亲属家」。孝懿仁皇后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侄女,一等公佟国维的女儿,年幼的雍正可说是因她而「尊贵」。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岁的雍正开始入书房读书。学习的课程有满、汉、蒙古文汉经史等文化课程,还有骑射、游泳等军事、体育项目。由于康熙本人自小聪明好学,对于学习的兴趣更是多方面而广泛,除了宋儒理学他有特别喜好外,在自然科学方面,尤其是天文、地舆、历法、音乐、数学、物理,语文等等,无所不习,对中语文化也是仰慕之极的。因此,康熙非常重视皇子们的正规教育与精心琣养,为皇子们所请的教师都是翰林院中最博学之人,有张英、熊赐屡、徐元梦、尹泰、顾八代、汤斌、耿介、汪灏等人为讲官。张、熊、徐、尹等都官至大学士,熊、汤等人则为当时闻名理学家。而康熙本人在繁忙的政务中,除了给皇太子们讲四书五经,还要亲自去检查皇子们的一切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审阅其文章,还让他们当面解释功课,四书五经都必须达到能背诵的程度,以及能够流利的说满文与汉语。如此一来,不但皇子们不敢懈怠,就连师傅们也不敢稍有疏忽。康熙对儿子们的学习抓的很紧且严格,令当时出入宫廷的西方传教士们,对康熙教育皇子的方式非常惊讶,认为这种严格的管教及教育方式,在欧洲各国都是难以办到的。同时,在正规教育以外,康熙也很重视皇子们的道德修养以及适合他们身分的锻链。因而从皇子们懂事起,就训练他们骑马、射箭与使用各种火器,以此作为皇子们的娱乐和消遣,从中养成他们的尚武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冀望他们能尽早的坚强起来,并且能同康熙一样习惯于简朴的生活。在康熙严格的培养与教育下,诸皇子们大多能文能武。少年和青年时代的雍正,跟着兄长们一起接受康熙和师傅们严格的教育,从大学士张英学习四书五经、向满汉文翻译大家徐元梦学满文,以及和原任礼部尚书的顾八代学习经典,大考据学家阎若璩也一度受聘府中。而在众多的授业师傅之中,与雍正关系最密切的是顾八代,雍正自云自幼便与顾八代朝夕共处,听其讲论忠孝大义,研究经书,获益良多。顾八代乃满洲镶黄旗人,好读书、善骑射征战,可说文武兼备。其于康熙「二十三年八月直尚书房、二十四年擢内阁学士,……二十八年擢本部尚书」,官运可谓平顺,但晚年康熙观其「不宜部院,着革任以世职随旗行走,仍直内廷。」此后顾八代一直在内廷教育皇子,三十七年(1698年)因病乞休,退职后过着清贫的生活,并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谢世。雍正在师傅的葬礼上,亲临奠酒,并遣人为他料理后事,更在自己继位后,于四年(1726年)特谕恢复顾八代生前礼部尚书官职,加赠太傅予祭葬,追諡「文端」美諡、立碑墓道、入祀贤良祠,还以顾八代子孙甚贫为名,特赐其后代赏银万两。顾八代的廉洁奉公,无疑带给当时正步入三十壮年的雍正,深刻印象及相当的影响。由于康熙严格而扎实的传统正规教育,使得雍正从小就通晓四书、五经等正统儒家经典;也掌握了满文、汉文等文化知识,养成读书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奠定日后钻研佛典的基础。此外,雍正在满、汉文字,经、史及书、画方面都有相当的汉文化素养。雍正虽也能赋诗作文,有《御制文集》问世,但雍正一生的诗文总量,远不如乃父乃子,所以雍正给后人的印象,似乎没什么诗情雅意、不善诗文,只有那严酷的政治雄才。其实,在雍正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既要澄清吏治,又要改革弊端,使他不可能沉溺在闲情逸致当中,不允许他舞文弄墨,专事吟诗唱合。因此,他没有留给后人多少学术性的论着,其着作大多与朝政有关,或出于时事而着,如《朋党论》、与《大义觉迷录》。但从那些大量的散文式上谕中,不难看出雍正具有相当的文学功底和文字表达能力,其上谕动辄数百数千言,书写都很整洁,文字流畅,间有口语,稍加整理就成一篇政治性散文。雍正这种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才华,在清代列帝中是罕见的,其学问可能也不下于乃父,远不及康熙的则是在武艺骑射方面。在雍正执政的十三年中,所批阅的奏摺,最保守的看法,至少约有二万二千余件;部本、通本十九万余件。朱谕、朱批,是雍正勤于政事的最好纪录,也是雍正才思与政治才能的结合。总结的说:雍正,不失为一位有学问的君主,其文思敏锐、思路清晰。在文的方面,表现在:谕、诏、册、论、记、序、杂着、题词、赞、题跋,以及碑文和祭文等方面。此中,最闻名的当属他的散文式上谕(《上谕内阁》)和批谕(《朱批谕旨》),但主要内容皆属政治方面。  

勤奋皇帝

雍正在继位时已五十岁,加上在藩邸的时间长,常被康熙委办政务或者外派赈灾等历练不少,因而使他对人情世故有深切了解。除了「洞悉下情」外,对于政治实施情况与官场百态也是「深知灼见」。这对于一位君临天下的最高统治者来说,是个很不错的人生历练,有助于他的君主统治生涯,也是雍正自豪之处。但雍正秉性严酷、刚毅果断,办事则雷厉风行,处世难免近于苛刻琐碎,不似其父康熙宽厚仁慈。对于政敌,残忍无情,猜忌多疑,也因而得罪很多人。但雍正又深谙拢络人心之道,对于属下臣工,除了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训导、加紧控制外;最常用的是赏赐,如赐世职、加衔、加级,或赏四团龙补服、双眼花翎、紫辔或各种宫中宝物、食品、人参等等。也不时「手书福字,赐内外大臣」以兹鼓励 。「若臣工病痛,往往温谕慰问,或赐赠药物,或遣太医诊治,关切备至。」雍正如此恩威并进的赏赐与驾驭手段,使得臣工往往感激莫名,效忠图报;但臣工若稍有不谨,雍正就给以颜色,自有一套宠信驾驭属下臣工的办法。雍正在登基后,为了大力整顿康熙晚年所形成的腐化和弊端,便对一切政令要求务实,并「全面实行改革,有力地扭转了康熙末年开始衰退的势态,从而使政局稳定。」然而,想要达到独裁政事、强化皇权,惟有自己「事必躬亲」才能据实告诫臣工。因此,雍正即位后,便于雍正元年(1723年)春正之日,连发十一道谕旨,分别对各级文武官员逐一训饬、申诫,提出从政要求。同时,雍正更结合了其独裁专制的政治权力,建立了清朝史上首创的「储位密建法」与「密摺制度」,并采取各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

在雍正在位期间(1723-1735年),清代帝王集权中央的态势达到颠峰,已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十三年中,雍正每天御殿听政,批览奏摺(或来自各地的秘密报告──朱批密摺),「从朝至夕,殚竭心力,尚恐经理未周。」如此勤于政务,真为历代帝王所罕见。虽然雍正曾说:「自古帝王,未有如我圣祖皇考之勤政者。」康熙的勤政虽是事实,但雍正却比乃父更勤。因此,雍正也曾自负的说:「即皇考之勤,亦无自朝至暮办事之理。」雍正的理政不怠,十三年如一日,历代封建帝王者,实难于出其右。所以清史学者孟森说:「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以及「其英明勤奋,实为人所难及」。

历史评价

虽然清世宗雍正这个朝代只有短短的十三载,偏巧又夹在各占六十年的「康乾盛世」中,容易令人有白驹过隙的一瞬之感,所幸后世对雍正皇帝并不陌生,近年来史学界已理解到雍正朝的重要性,认为他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促进清朝历史发展的政治家,是可以肯定的历史人物」;以及「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满清恐早衰亡。」历史所称的「康乾盛世」,实离不开雍正承先启后的功用。尤其,雍正在澄清吏治与整顿财政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建树,对清代历史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虽然过往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研究对雍正本人──特别是他的品德,指斥较多;而对于他的政治才能,虽有肯定但不充分。尽管史料与文献对雍正毁多于誉,但清史学者傅宗懋中指出:「清世宗历统仅十三载,为时虽属短暂,为就笔者观之,此一十三年之成果,有造于清代统治者,实颇坚深。盖以圣祖康熙,为政宽仁,终于吏治废弛,国库空虚。此世宗继统时之局面也。而迨高宗嗣世宗即帝位时,则已呈吏治清明,府库充盈之景象。高宗得垂统六十年,受赐于世宗之治绩者,实属不浅。」其实雍正在他不长但也不算太短的十三年统治中,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又抱定改革的宗旨。对于清朝前期的发展阶段,实兼有巩固和开拓之功,若权衡雍正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功绩大于过失。在君主专制的政体之下,雍正个人的政治才华以及领导能力等,都不失为一位颇有作为、政绩显赫的君主及政治改革家。他的历史地位,如果与中新历代封建帝王中作一比较,也许可以看的更清楚,若说雍正是中新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比较杰出的帝王之一,雍正应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资料:

【雍正】 图片鉴赏

雍正

相关词语
词海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